打开APP

Mol Cell:科学家识别出癌细胞对疗法产生耐药性的关键驱动蛋白

2020年10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携带BRCA1/2突变的个体患乳腺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的风险较高,当患者对挽救生命的疗法产生耐受性时癌症就会变得更加具有侵袭性;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识别出了一种癌细胞对药物产生耐受性的关键驱动因素,这或许有望帮

2020-10-06

肝脏部分切除后细胞周期再进入同步化的新机制

 肝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各种肝脏良恶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肝切除后,肝脏内剩余的实质细胞及各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会迅速做出反应,启动肝脏再生能力,在短时间内即可恢复肝脏正常体积和肝功能。但是如果肝脏再生出现障碍,极易引起肝衰竭,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如何快速地启动肝脏再生机制,仍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过去研究表明,肝脏部分切除之后,剩余肝脏细胞增殖过程受

2020-08-13

科学家在细胞中发现一种能促进抗体大量产生的特殊蛋白

2020年9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抗体在医学研究领域发挥着基础性的角色,而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则是科学家们寻找疫苗抵御疾病大流行的最终目标,这些称之为免疫球蛋白的微小蛋白质能被机体用来作为抵御病原体入侵的重要帮手,其能通过识别并标记外源性物质以便免疫系统能对其有效识别,同时抗体还能在其它免疫细胞的帮助下帮助摧毁入侵者。图片来源:IMBA/Ha

2020-09-21

镰状细胞病(SCD)新药!CRISPR/Cas9基因编辑疗法CTX001:1次输注,快速持久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CTX001将造血干细胞进行改造,使红血球产生高水平的胎儿血红蛋白(HbF)。

2020-09-23

《自然》:解开数十年谜团,科学家首次发现人类细胞中的线粒体关键蛋白

 近日,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以“加速预览”形式上线的一篇研究论文,引起了很多关注。科学家们首次在人类细胞中鉴定出了线粒体NAD+转运蛋白。这一发现不仅解开了困扰科学界数十年的谜团,也为治疗与衰老相关的诸多疾病打开了新的大门。线粒体被称为细胞的“发电厂”,将营养物质转化为细胞的化学能。而在线粒体介导的能量生产和细胞功能中,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2020-09-17

科学家发现角蛋白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的不对称分配与细胞谱系特化

 关于发育形成胎儿与胎盘的细胞谱系特化的具体机制,科学家们提出过几种不同的理论。“Inside-outside”模型认为细胞谱系的特化过程是由细胞分裂后所处的内-外位置产生的不同位置信号引发的。“异质性学说”(Heterogeneities model)认为在四细胞期阶段多能性细胞与滋养层细胞的细胞命运已经出现不同,在组蛋白修饰、转录因子动态变化、

2020-09-10

Cell Rep:识别出一种能调节女性机体雌激素周期的关键蛋白—RSK2

2020年8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题为“RSK2 Maintains Adult Estrogen Homeostasis by Inhibiting ERK1/2-Mediated Degradation of Estrogen Receptor Alpha” 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范德堡大学

2020-08-14

Science:揭示蛋白BAF阻止细胞攻击自身DNA机制

2020年8月18日讯/生物谷BIOON/---病毒通过将其DNA注入宿主细胞进行增殖。一旦它进入细胞内液体,这种外来物质就会触发一种称为cGAS-STING途径的防御机制。一种称为环GMP-AMP合酶(cGAS)的蛋白也存在于液体内,它与入侵的DNA结合,产生一种新分子。这接着又与另一种叫做STING的蛋白结合,从而诱发炎症免疫反应。有时,液体内所含的物质

2020-08-18

JBC:揭示特殊的细胞蛋白控制癌症扩散的分子机制

2020年8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深入揭示控制癌症生长和迁移的细胞信号或能帮助寻找有效的抗癌药物,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麦吉尔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或能帮助理解结直肠癌发病机制的关键生化过程。文章中,研究人员分析了参与癌细胞扩散的关键酶类的行为,

2020-08-16

Science:针对刺突蛋白的新发现揭示了新冠病毒感染人细胞的能力

2020年8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在SARS-CoV-2感染初期,这种病毒利用它的表面上的刺突蛋白(S蛋白)附着到人体细胞上。S蛋白是疫苗研发的核心,这是因为它能触发人体免疫反应。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学研究所(MPI)、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保罗-埃里希研究院(Paul-Ehrlich-Institut,

20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