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者们揭示了非小细胞肺癌的新靶点
肺癌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5%,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15%。一些研究表明,微小RNA(miRNA)参与了NSCLC的发展。
南京医科大学姑苏学院研究者揭示了FBXW7/MAP4/ERK轴可能成为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有效靶点
食道癌是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食管鳞癌(ESCC)占中国人群食道癌病例的90%。由于早期诊断困难,缺乏治疗,食管癌的存活率较低。食管癌的传统治疗方法依赖于手术、放射治疗和化疗。
Acta Biomaterialia:阐述胶质母细胞瘤与脑组织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
GBM是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及最恶性的肿瘤。尽管经过标准的手术及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后,中位OS仍仅14.5个月。
《自然》:1600000个肺癌细胞大分析,发现1m㎡肿瘤组织即可预测肺癌术后是否会进展!
这项研究通过一种新颖的空间组学技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微环境做了深度解析,确定了与患者生存相关的分子特征及空间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可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疾病进展的模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决策有重
Immunity:揭示组织驻留记忆自然杀伤细胞可限制组织中的免疫反应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提高了人们对免疫系统如何受到调节以预防疾病的理解,确定了“自然杀伤”(NK)细胞的一种以前未知的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研究者们揭示了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自然杀伤细胞数量的新机制
尽管癌症在外科手术或其他疗法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在大多数国家,胃癌(GC)的总5年生存率仍低于30%。肿瘤和免疫细胞在局部微环境中的相互作用被认为参与了GC的生长、转移和侵袭。
Development:解析愈伤组织中多能干细胞的发育轨迹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器官再生是植物营养繁殖和基因编辑等现代农业分子育种技术应用的基础。在经典的两步法组织培养技术中,人们首先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利用高浓度生长素使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
徐州医科大学: 研究者们为肾细胞癌靶向代谢治疗和预后诊断的发展提供了新靶点
肾细胞癌(RCC)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超过三分之一的RCC患者发生转移,四分之一的患者复发。全面分析RC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组织和血浆外泌体中CIRC-PTPN22和CircADAMTS6的水平升高为亚洲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标志物
胆管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亚洲国家,占全球约15%的原发性肝癌病例和2%的癌症相关死亡病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恶性程度高,易侵犯神经和淋巴组织,临床表现在肿瘤阻断胆管前少见。
Nature:通过构建含有20多万张细胞图像的数据库,发现形状相似的细胞具有类似的内部组织
在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艾伦细胞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处理数十万张高分辨率图像,对人类细胞的内部组织进行了统计。他们还捕捉到了关于细胞形状丰富变化的细节,即使是在相同条件下生长的基因完全一致的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