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sci:日研究发现促神经再生线虫蛋白质
3月4,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教授松本邦弘和同事在英国期刊《自然—神经学》(Nature Neuroscience)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研究了线虫体内约1.5万个蛋白质,发现在神经细胞外部诱导这种细胞增殖的分泌蛋白和位于神经细胞膜内的受体蛋白,在轴突再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两种蛋白质的结合,可帮助轴突再生。 线虫的神经细胞凸起物——神经轴突在意外断裂后,会有少数轴突神奇地复合再生。
Nat Com:徐涛等发现新的神经分子回路影响线虫抉择行为
Flip-Flop回路调节线虫行为示意图。(a) 相互拮抗的感觉信号输入调节进食行为的回路示意图,实线表示神经元之间直接连接,虚线表示间接连接。(b) 感觉信号调节进食的回路与Flip-Flop电路对比。
Proteomics:刘平生等确定线虫脂滴的标记蛋白
4月9日,分子细胞蛋白质组学杂志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在线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平生研究组的成果,首次纯化了线虫脂滴并完成了蛋白质组学研究,确定了线虫脂滴的标记蛋白。 脂滴是生物体内脂质存储的主要场所,从原核生物细菌到高等动物人都有脂滴的存在。脂代谢的异常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在内的多种代谢类疾病。
PNAS:线虫神经细胞迁移研究取得新进展
6月19日,PNA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欧光朔课题组关于线虫神经细胞定向迁移的研究成果。 线虫右侧的神经前体细胞QR及其后代细胞(QR.x)向线虫的头部迁移,而左侧的神经前体细胞QL及其后代细胞(QL.x)向线虫尾部迁移(图A)。Wnt信号通路和Hox基因mab-5调控QL.x 向线虫尾部的迁移,而关于调控QR.x向线虫头部迁移的研究相对缺乏。
NEUROBIOL AGING:: 利用线虫构建新型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模型
Science:揭示遗传结构Rhg1促使大豆对包囊线虫产生抗性的分子机制
2012年10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威斯康星大学的科学家揭示了,3个相邻的基因可以使得大豆对大多数使其损伤的疾病产生抗性,这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并行排列,当其进行复制的时候就可以使得大豆对疾病产生抗性,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上。 大豆包囊线虫病是大豆主要感染的疾病,感染大豆的线虫在土壤中存活时间很长,其对于大豆危害极大。
张宏等研究线虫自体吞噬过程获新进展
张宏等研究线虫自体吞噬过程获新进展
近日,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线虫中的PI3P结合蛋白EPG-6在自体吞噬(autophagy)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研究成果于7月28日在线发表在著名生物学杂志《细胞》(Cell)旗下的子刊《发育细胞》(Developmental Cell)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张宏研究员,博士后路群为文章的第一作者。该项研究由科技部和北京市政府资助。
PNAS:董梦秋等揭示线虫精细胞激活机制和精子竞争机制
近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董梦秋实验室、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苗龙实验室以及计算所pFind研究组在国际著名杂志PNAS上在线发表题为 “Nematode sperm maturation triggered by protease involves sperm-secreted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 (Serpin)”的论文,文章揭示了线虫精细胞的激活机制和精子竞争的机制。
Curr Biol:线虫研究或为开发治疗人类慢性压力的疗法提供希望
2013年8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urrent Bi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道中,来自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了人类神经系统发生改变的机制以及原因,同时他们也发现了引发部分人患危及生命的焦虑症的“元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