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 Sci Tech:来自太空的电源“超级虫”
已确定细菌为高效发电器,此细菌通常是在地球30公里以上发现的细菌。 同温层芽孢杆菌(Bacillus stratosphericus )是一种常见微生物,它存在于与卫星一起绕地球运行的高浓度平流层中,是一种超级生物膜的一个关键组分,这种生物膜已被一队纽卡斯尔大学科学家工程构建。
微小隐孢子虫IId家族从西亚扩散
记者从河南农业大学获悉,该校牧医工程学院张龙现教授带领的课题组根据十多年的研究数据,结合微小隐孢子虫IId亚型家族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特点,长期以国际合作的形式对人兽共患重要病原-微小隐孢子虫开展研究,发现我国人和动物感染的微小隐孢子虫均为IId亚型家族,发现微小隐孢子虫IId亚型家族为克隆性群体遗传结构并从西亚扩散至世界其他地理区域。
PRSBBS:牙形虫有已知自然界中最尖的牙齿
近日,来自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The sharpest tools in the box?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onodont element functional morphology
AAC:开发出可有效抑制美洲锥虫病的新型候选药物
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加拿大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系列新型的化合物,其可以帮助消除被忽视的热带疾病,热带疾病往往由于其特殊的慢性形式而难以被根除。
Nature:团队揭示昏睡病寄生虫破坏免疫系统的三大步骤
2013年8月23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一队由来自欧洲各地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发现昏睡病寄生虫克服了人类免疫系统的机制。 他们的论文发表在Nature杂志上,描述了这种寄生虫“打败”免疫系统反应的三个步骤过程。 他们还报告说,他们已经开发出一种突变型蛋白能扰乱上述过程,使免疫系统摧毁入侵者。 昏睡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仅在2012年,就有7197个新病例报告。
PNAS:日科学家在马里亚纳海沟发现奇特双壳贝
近日,日本科学家在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查林杰海渊附近发现一种靠从地幔物质中吸收营养的双壳贝,这有望成为探索地球上生命诞生之谜的线索。相关论文刊登在近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上。 日本海上保安厅日前说,其研究小组是在距查林杰海渊80公里处、约5620米深的海底发现这些贝类的。这次调查在2010年9月利用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的载人深潜器“深海6500号”实施。
PLoS ONE:猫身上弓浆虫或可引发主人精神分裂症
据报道,捷克科学家近日指出,精神分裂症可能与一种叫做弓浆虫的寄生虫有很大的关系。弓浆虫是一种人畜共有的寄生虫,存在于猫的粪便中,目前全世界有一半左右的人口已经感染了弓浆虫。这种寄生虫以猫为最终宿主,所以差不多有10%的猫带有弓浆虫病,而人、猪、牛、羊、狗、鸟和鼠类等都是弓浆虫的中间宿主。
印第安纳大学开发出受体定位型抗叶酸药物
2013年8月14日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印第安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输送抗叶酸类化疗药物的新途径。研究人员通过将药物设计成受体靶向性药物分子而提升其靶向特异性。一方面这种输送系统增大了药物的疗效,另一方面还降低了药物对健康组织细胞的危害。由于这种特性,研究人员表示这种靶向性药物可能能够用于治疗卵巢癌,这种癌症经常会呈现出很强的抗药性,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辉瑞与桑福德-伯纳姆医学研究所达成糖尿病研究合作
2013年8月14日讯 /生物谷BIOON/ --辉瑞(Pfizer)8月13日宣布,已与美国桑福德-伯纳姆医学研究所(Sanford-Burnham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签署了一项为期3年的合作协议。该项合作,将利用桑福德-伯纳姆医学研究所在疾病生物学和肌肉代谢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辉瑞在药物发现领域的专业知识,寻找新的方法来抗击肥胖相关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