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吴海臣/刘蕾团队首次实现基于纳米孔的短肽序列测定
吴海臣研究组发现,N端为苯丙氨酸的多肽与胍环分子结合后,增加了多肽穿孔的阻滞时间,使α-溶血素纳米孔对其N端第3位点具有超高的分辨率,可对20种氨基酸进行有效区分。
许小丁/苏士成等开发线粒体靶向的RNAi纳米平台,实现有效癌症治疗
由于mtDNA编码蛋白在调控线粒体代谢中的重要作用,该研究开发的线粒体靶向的RNAi纳米平台在治疗包括癌症和其他代谢性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者们揭示了肺靶向脂质纳米颗粒递送可溶性PD-L1 mRNA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以非心源性肺水肿、双侧胸片混浊和严重低氧血症为特征的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其病因包括肺和肺外因素,如细菌性和病毒性肺炎、误吸、肺挫伤和严重全身感染。
单细胞纳米药物及亚细胞结构的无标记原位同步辐射成像方法学研究获进展
探究纳米药物的细胞内行为以及受纳米材料-生物相互作用影响的亚细胞结构的形态变化,是研究纳米药物的生物活性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
科学家发现,阴离子纳米塑料污染物会促进α-突触核蛋白聚集和脑内扩散
研究者在小鼠神经元中测试了细胞对纳米塑料的摄取。实验结果显示,在几个小时内,成熟神经元就会内化纳米塑料颗粒,12小时后,纳米塑料大多定位于溶酶体等LAMP1阳性囊泡中。
癌症纳米药物对年轻人效果更差!华人团队揭示年龄对纳米递送系统的影响
这些结果揭示了纳米药物在细胞吞噬摄取和清除方面的年龄相关性差异,这影响了纳米药物的抗肿瘤反应,从而为适合年龄的癌症纳米药物方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自然·衰老》:江南大学团队发现,口服手性金纳米颗粒可改善肠微生物及代谢物,或能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近年来,肠道微生物与阿尔茨海默病(AD)之间的关联为AD治疗带来了新的努力方向,虽然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地方,但是很多研究都在可以改变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的饮食、益生菌和各种代谢物分子中进行了探索。
纳米诊疗体系构建及抗肿瘤机制研究中获进展
肿瘤转移被认为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光动力疗法(PDT)作为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具有时空可控性强、副作用小等优点,可进一步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触发生物体的全身免疫反应,有效抑制原发性肿瘤和转移性
国家纳米中心研究人员提出纳米材料医学功能预测的理论模型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高兴发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团队,通过多年的基础理论研究与迭代,在纳米生物效应的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了系统的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实现纳米材料医学功能筛选的催化信号转
研究人员构建三元协同纳米粒
肿瘤微环境中,以肿瘤细胞和抑制性免疫细胞为节点构成了复杂的免疫抑制网络。各节点之间的信号传递由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代谢产物介导。不同的免疫抑制细胞如髓源抑制细胞(MDSC)、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