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厦门大学刘刚团队开发新型纳米囊泡疫苗平台,可介导超强抗肿瘤免疫活性
该研究描述了一种既可激活初始 T 细胞,又可活化耗竭性 T 细胞的新型疫苗策略,并通过抗肿瘤动物实验验证了 ASPIRE 介导的超强抗肿瘤免疫活性。
院士专家“云”聚萧山科技城,畅议肿瘤精准医疗未来发展
4月10日,2022中国数字化肿瘤诊疗产业高峰论坛在萧山科技城成功举办。以“云”为媒,以“网”为桥,通过“云交流”,33位院士、
总书记考察的崖州湾种子实验室里,华大智造生命科技核心设备在全面支撑做强农业“芯片”
4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海南支持种业创新等情况,华大智造全系列基因测序仪、高通量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等设备也在实验室接受了总书记的检阅。
科学家如何利用纳米技术来改善癌症的研究!
近年来,科学家们利用纳米技术在改善癌症研究领域上取得了多项成果,也大大推动了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本文中,小编就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1】JCR:利用较低、较频繁剂量的纳米药物或能增强癌症疗法的治疗效率doi:10.1016/j.jconrel.2022.03.008被称之为纳米颗粒的微型结构能携带物质进入机体的特定部位,比如其能将化疗药物运输到
Nature Biotechnology:超快速纳米孔测序7小时发现致病基因突变
全基因组测序(WGS)可以让科学家看到一个人完整的DNA序列构成,其中包含从眼睛颜色到遗传疾病的所有信息。因此,基因组测序对于诊断患者涉及DNA的疾病至关重要——一旦医生知道了特定的基因突变,他们就可以相应地制定治疗方案。在对病人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分析结果,往往需要耗时几周时间,这已经被大多数医生认为是快速了。但对于一些急性病患者,这个时间显然还
Cell:揭示G蛋白偶联受体通过纳米空间进行信号传递
活细胞暴露在各种刺激之下。无数的信使分子停靠在它的表面上,细胞膜上的受体接受传入的“命令”。然后,这会触发信号级联反应在细胞内,最终通过产生或分解物质,或通过在细胞核内开启和关闭基因来做出反应。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马克斯-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过程远比以前想象的要复杂。
临床研究方案撰写的明天 耀乘健康科技正式发布 Prime Create 方案生成系统
北京时间2022年3月31日,上海耀乘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缩写“耀乘健康科技”或“耀乘”)正式对外发布 Prime Create 临床研究方案生成系统。
Science Advances:我国科学家研发出新型口服胰岛素纳米递送系统
糖尿病因其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已经成为世界性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口服给药因其无痛、方便而被广泛应用,然而由于胃肠道内酶的降解作用以及肠道黏膜的低通透性,蛋白类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极低。近期,我国科学家在胰岛素的口服递送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克服了胰岛素口服吸收的多重障碍,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标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