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和潜在致命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在于机体产生大量抗体,并与体内相应的自身抗原结合形成相应的免疫复合物,对肾、心血管、神经、肌肉骨骼和皮肤产生系统损害。

2015-03-26

Arth & Rheu:遗传性红斑狼疮的治疗关键在于个体化治疗

医学研究人员利用DNA测序确定基因变异是引起年轻病人得红斑狼疮的原因。

2014-08-22

PNAS: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病毒可防止小鼠患狼疮样疾病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NAS在线刊登了国外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Murine gammaherpesvirus 68 infection protects lupus-prone mice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autoimmunity,”,文章中,科研人员报告说,长期感染一种鼠科疱疹病毒能防止小鼠出现狼疮样自体免疫疾病。

2012-11-18

狼疮新药Benlysta反响不佳 需求远远低于预期

据悉,根据花旗分析师,到目前为止,医生们对由人类基因组科学公司开发的一种新的狼疮治疗药物的欢迎程度欠佳,对该药发展的需求远远低于预期。 分析师Yaron Werber博士降低了对Rockville的价格目标,公司的股票从$26下跌到15美元,同时调整了未来几年该药的销售预期。 Benlysta是一种注射药物,旨在减轻由狼疮引起的潮红发作和疼痛。

2011-09-05

J Immunol:葡萄球菌可能是红斑狼疮的致病因素

近日,梅奥诊所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即使慢性暴露于少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环境下也可能是慢性炎症性疾病狼疮的致病危险因素。在梅奥诊所的研究中,老鼠被暴露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发现的一种低剂量的蛋白质下,老鼠发展罹患了狼疮样疾病伴随有肾脏疾病。 研究结果发表在本月初的Journal of Immunology杂志上。研究人员下一步是研究狼疮患者,探究是否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在人患该类疾病中也起着类似的作用。

2012-11-18

PLoS ONE:左建平等青蒿素衍生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再获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多系统累及的致死性自身免疫病。多年来,由于受病理机制复杂、治疗靶点缺乏、相关疾病动物模型周期过长等因素的制约,SLE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缓慢。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左建平研究员课题组多年来致力于SLE治疗药物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2012-11-18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有了“新钥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复旦大学免疫生物学研究所及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熊思东教授领衔的课题组经过12年研究首次发现,人体血清中存在着一种可以与DNA结合的重要血清淀粉样蛋白P成分(SAP蛋白),并首次提出“SAP蛋白”具有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新功能。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极其复杂,尚有许多不明之处,为临床针对病因的特异性治疗带来极大困难。

2012-02-06

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获进展

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是一种复杂而且受到许多遗传与环境因子调控的自体免疾病。该疾病的特征为患者血清中皆有高浓度对抗双链去氧核糖核酸的自体抗体;此外,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的患者更易于受到细菌的感染,并且常常伴随着高发病率以及高死亡率。想要从易感基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着手来了解红斑性狼疮复杂性状是具有挑战性的,而且至目前为止也没有多大的进展。

2014-06-16

Arch Dermatol:吸烟可能加重皮肤狼疮病情

11月21日,美国《皮肤病学文献》(Arch Dermatol)上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当前吸烟的皮肤红斑狼疮(CLE)患者,比不吸烟CLE患者的病情更糟糕,生活质量更差,且联合应用羟氯喹和米帕林治疗者较多。 该研究纳入218例有CLE或系统性红斑狼疮(SLA)以及狼疮非特异性皮肤病变的患者。

2012-11-18

FDA授予梯瓦实验性红斑性肌痛药物XEN402孤儿药地位

2013年4月23日讯 /生物谷BIOON/ --梯瓦(Teva)和Xenon制药今天宣布,FDA已授予实验性药物XEN402孤儿药地位,该药旨在发用于红斑性肢痛(erythromelalgia,EM)的治疗。 EM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是肢端远端皮肤阵发性皮温升高,皮肤潮红、肿胀,并产生剧烈灼热痛为特征的一种植物神经系统疾病。环境温度升高可诱发或加剧疼痛;温度降低可使疼痛缓解。

201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