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有机-金属杂化体对核酸四体-双杂化体的选择性结合和溶液结构

核酸二级结构的形成对其在体内的生物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G-四链体作为一种特殊的核酸二级结构已被发现存在于基因中具有重要功能的特定区域。G-四链体的折叠和展开影响着基因表达、基因组稳定性和端粒酶活性。含有互补碱基对的富鸟嘌呤寡核苷酸序列可以形成四链体-双链杂化体(QDHs)。在脑组织和肿瘤相关基因中发现了高频率的可形成QDH的序列。G-四链体的折叠和展开的

2021-08-14

NPJ Parkinsons Dis: 帕金森病患者体外粪便纤维发酵后短脂肪酸生产能力的研究

2021年8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动物模型表明,丁酸盐可能会减轻帕金森氏症的运动症状。

2021-08-29

新型异源双寡核苷酸有效跨过血脑屏障,有潜力治疗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2021年8月18日讯/生物谷BIOON/---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ASO)疗法有可能在基因水平上改善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抑制有害蛋白质或非编码RNA的产生。在此之前,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实现足够浓度的ASO递送和全身给药是困难的。为了克服这一障碍。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东京医科牙科大学、武田制药公司

2021-08-18

Hepatology:发现代谢关键酶调控胰岛素受体信号通路新机制

Hepat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尹慧勇研究组题的研究成果ALDOB Depletion Promot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genesis through Activating Insulin Receptor Signaling and Lipogenesis。该研究揭示了糖代谢关键酶——果糖-1

2021-08-01

eLife:解析人源葡萄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多肽受体三维结构

   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多肽受体(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olypeptide receptor, GIPR)属于B1类G蛋白偶联受体,在脂肪生成、胰岛β细胞增殖和胰岛素释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2型糖尿病、肥胖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该受体的内源性配体为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

2021-08-04

研究发现病毒利用宿主代谢改变传播途径实现免疫逃逸的新机制

  PLOS Pathoge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钟劲课题组与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何勇宁课题组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Glycometabolism regulates hepatitis C virus release。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是一种正链RNA病毒,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

2021-07-27

配合物结合核酸G-四体取得新进展:一种选择性靶向的时空控制策略

富含鸟嘌呤的核酸序列可以形成非典型的G-四链体二级结构,普遍存在于人类端粒和基因启动子等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区域中。近年来,G-四链体已经成为抗癌药物开发的潜在靶点。能够识别并选择性结合G-四链体的小分子化合物具有调节其相应基因表达的能力,具有抗肿瘤活性。然而,选择性G-四链体结合剂的开发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常见的核酸G-四链体的靶向小分子的设计策略是设计

2021-07-26

Communications Biology:研究人员开发出基于液滴微流控的霉菌高通量筛选技术平台

  链霉菌是重要的工业微生物,可以生产蛋白、小分子药物等高附加值产品。工业生产中,常用随机诱变手段产生大量的链霉菌突变库,但缺乏与之相适配的高通量筛选手段用以获得目标突变株。已报道的基于流式细胞分选的方法只能对链霉菌的原生质体或孢子进行筛选,由于抗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多产生于菌丝发酵的平台期,因而原生质体或孢子均无法代表链霉菌的真实发酵状态

2021-07-20

礼来10亿美元收购Protomer:开发葡萄响应性胰岛素,可感知血糖水平,根据需要自动激活!

MEPS平台为可注射蛋白质带来了一种真正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法。

2021-07-15

Nature子刊:长非编码RNA βFaar在肥胖小鼠中调节胰岛β细胞功能和存活

尽管肥胖是胰腺β细胞功能障碍和丢失的一个易感因素,但其对胰岛素分泌细胞的负面影响机制仍鲜为人知。在这项研究中,作者鉴定了一种富含胰岛的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将其命名为β细胞功能和凋亡调节因子(βFaar)。肥胖小鼠胰岛中βFaar显著下调,低水平的βFaar对肥胖相关的β细胞功能障碍和凋亡的发展是必要的。在机制上,βFaar通过海绵作用miR-

2021-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