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Neurosci:22q11缺失导致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增加
2012年10月10日 电 /生物谷BIOON/ --近日,科学家在研究精神分裂症发病分子机制中获得了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10月10日出版的Journal of Neuroscience杂志上。这一发现可能引导研究人员开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治疗方案。 精神分裂症的特点包括幻觉、学习和记忆能力退化等,这些症状通常出现在青春期后期或成年早期。
Mol Psych:全基因组测序揭示精神分裂症发生的新位点
2013年3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Psychiatr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丹麦阿尔胡斯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了,病毒和基因可以以某种方式相互作用,从而增加个体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研究者已经在发育中的胎儿中发现了这种现象。
Biol Psych:精神分裂症或使个体加速衰老
2013年3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很多研究证据都揭示了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神经发育的障碍表现,比如,参与精神分裂症遗传风险的基因同样也参与了神经细胞的发育以及神经细胞之间沟通。对大脑成像的许多研究也描述了精神分裂症发生早期的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一些早期的对大脑成像的研究甚至发现,并没有证据表明精神分裂症存在大脑结构的缺陷。
BioLineRx精神分裂症药物研制失败股价重挫
2013年3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 以色列制药公司BioLineRx宣布公司研制的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药物BL-1020三期实验失败,消息一经披露,公司股价跳水51%。公司曾对BL-1020寄予厚望。
Biol Psych:IQ降低或和精神分裂症风险基因直接相关
2013年2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Biological Psychiatry上的研究报告指出,高风险精神分裂症的个体,随着其年龄增长,其IQ会表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这项研究由爱丁堡大学的研究者进行,研究者表示,尽管个体并没有发展成为精神分裂症,但是高风险的个体IQ会下降。这项研究或许帮助研究者深入研究不同的精神分裂症基因是如何影响大脑功能的。
Neuron:李卫东等揭示精神分裂症基因对人脑影响机制
上海交大特别研究员、Bio-X研究院李卫东博士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校合作,日前在《Cell》子刊、神经科学顶级期刊《Neuron》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揭示精神分裂症的基因对人大脑的影响机制。这一发现将为医学界通过基因治疗,改善大脑特殊区域基因缺失引发的认知和情感障碍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精神分裂症是最严重的精神疾病,病因迄今尚未阐明。遗传因素被视为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Am J Psych:科学家揭示精神分裂症影响患者大脑的分子机制
2013年9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如果不通过深入剖析大脑结构,科学家们就很难完全研究人类的精神性疾病比如精神分裂症,如今来自爱荷华大学的研究者通过对人类大脑进行扫描就可以揭示精神分裂症如何影响我们的大脑组织,并且也可以揭示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病情的作用效果,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上。
Brain:找到精神分裂症者不能辨别他人行为意图的原因
新一期Brain杂志网络版刊登了法国研究人员的最新论文"Mentalizing under influence: abnormal dependence on prior expectations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科学家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能正确辨别他人行为意图的原因之一,在于他们不能恰当运用已有经验和刚刚获取的直观信息。
精神分裂症药ALKS9070 将开展三阶段临床研究
ALKS 9070—一种用来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药。Alkermes国际医药公司开始对它进行三阶段临床研究。 ALKS 9070是一种Alkermes分子,一个月用药一次,它一旦进入身体就会转化为阿立哌唑。阿立哌唑可以用来治疗各种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 三阶段研究共招募了690名精神病患者,将设置多中心、双盲、安慰剂控制等的对照,目的是为了评估ALKS 9070的药效、安全性和耐受性。
Nature:基因KCTD13和孤独症、精神分裂症以及肥胖症直接相关
利用斑马鱼模型,研究者可以将一系列人类基因移植入斑马鱼体内,用来识别幼年斑马鱼头部尺寸的效应基因在斑马鱼体内的表达情况。(Credit: Christelle Golzio, Duke Center for Human Disease Modeling and Duke Department of Cell Biology) 一条斑马鱼能够告诉我们人类的大脑如何发育吗?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