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Biomed Eng:肠道芯片能借粪便预测黑色素瘤免疫治疗效果

研究构建了含人类粪便样本及模拟蠕动的肠道芯片,发现黑色素瘤患者中,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无响应者的粪便会引发肠道上皮促炎反应,而有响应者的粪便能改善肠道屏障,该芯片可预测治疗反应并助力新疗法开发。

2025-02-19

JAMA Netw Open:粪便免疫化学测试筛查或能降低人群因结直肠癌死亡的风险

研究结果发现,完成一次或多次FIT筛查或与结直肠癌死亡风险降低以及左侧结肠和直肠癌死亡风险降低(aOR为0.58)有关。

2024-08-15

Commun Biol:粪便来源的细胞外囊泡竟带着关键蛋白“信号”,或助力结直肠癌早筛!

本研究证实SEC联合UF可有效分离粪便EVs,其蛋白质组中含丰富人源和细菌蛋白,还发现10种结肠来源表面蛋白,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研究提供重要基础。

2025-02-28

Cell:粪便微生物载量可能是疾病相关微生物物种存在背后的驱动因素

肠道中细菌的数量变化,而非疾病本身,可能是某些“坏蛋”细菌存在的主要原因。

2024-11-21

科学家发现,5年内至少做一次粪便免疫化学测试,与肠癌死亡风险降低33%有关

该研究发现,实施FIT筛查与结直肠癌死亡风险降低有关,尤其是在左侧结肠癌和直肠癌部位上,关联最为显著。该结果也支持在人群中广泛实施FIT筛查策略,以降低CRC死亡风险。

2024-08-07

Cell:人类肠道菌群中的隐性质粒有望成为识别水体粪便污染、炎症性肠病等健康问题的强大生物标志物

研究人员发现,在工业化国家,90% 以上的人都携带这种隐性质粒,平均而言,它是人类肠道中数量最多的基因实体之一。

2024-04-30

基于血液cfDNA或粪便DNA的新型筛查方法临床研究取得成功,可检出80%以上早期肠癌

近些年来,无创筛查肠癌一直都是热门课题,而今天同步刊发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的两项临床研究成果,标志着无创筛查肠癌前进了一大步。

2024-03-17

《自然·微生物学》:科学家发现,移植健康的粪便病毒组,可以改善慢性压力下的免疫和大脑基因变化

这项研究表明,微生物组-肠-脑轴对压力的一系列反应由肠道病毒组介导,并且可以通过移植未经受压力的粪便病毒组逆转。

2024-02-26

科学家开发新型结直肠癌粪便筛查方法,在45到49岁人群中灵敏性高达100%

该研究发现新型mt-sRNA检测工具能准确识别年龄在45岁或以上的CRC和高危腺瘤患者,尤其在高危腺瘤的识别上,其表现要优于常规FIT检测,更重要的是,mt-sRNA在45至49岁的平均风险人群中依旧

2023-10-27

Nat Med:首个临床试验表明粪便菌群移植有望改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对免疫疗法的反应

在世界上首项临床试验中,来自加拿大劳森健康研究所(LHSC)、蒙特利尔大学中心医院(CHUM)和犹太总医院的一项多中心研究发现源自健康供者的粪便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

2023-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