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毛志勇团队发现,ER/PR/HER2三阴可促进癌细胞基因修复能力
同济大学团队的这项研究,发现了TNBC细胞维持恶性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DNA修复关键酶PARP1和去泛素化酶USP15在TNBC细胞中都上调,USP15会通过去泛素化,帮助PARP1维持稳定,从而提升
西南医科大学罗茂团队综述了MicroRNA对血管平滑肌表型转化的调节
血管在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调节血管重塑,从而改变血管的形态。血管活动参与了血管平滑肌细胞与其他血管细胞之间的通讯。
可无视突变类型普遍起效,AMPK激动剂是否会是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新希望?
在最新的这项研究中,名为MK-8722的新一代口服AMPK激动剂被饲喂给患有肌营养不良症的小鼠。结果表明,单剂量的给药能够在营养不良骨骼肌中引发AMPK活性,并由此刺激广泛的下游信号传导和基因表达程序
Nature子刊:同济大学毛志勇团队揭示USP15-PARP1信号轴在三阴性乳腺癌进展及治疗中的关键作用
该研究揭示了去泛素化酶USP15可通过直接去泛素化PARP1以增强其蛋白稳定性,进而导致PARP1的过量表达及BER效率的提升,最终促进肿瘤细胞存活。
Redox Biology : DNA修复代谢产物可以治疗骨骼肌损伤
骨骼肌重塑是维持肌肉内环境平衡和运动能力的关键。在小鼠和人类中,肌肉重塑反应在体育锻炼后迅速开始,从而产生ROS,而线粒体是骨骼肌收缩期间ROS的主要来源之一。
PNAS:复旦大学刘铁民/孔星星合作揭示骨骼肌PARP1通过AMPK调控线粒体稳态,延长寿命的新机制
人类衰老的生物学基础仍然是最大的未解科学问题之一。衰老是一个以细胞功能逐渐退化为标志的复杂过程,受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影响。线粒体作为细胞的主要能量枢纽,是高度动态的细胞器,越来越多的证据
科学家发现,高脂饮食后,一种毛螺菌科细菌可通过产生长链脂肪酸诱导肥胖及胰岛素抵抗
本研究证实了毛螺菌科中的一种共生菌FI在肥胖和糖尿病患者及小鼠肠道中丰度显著升高。而FI通过在HFD诱导下合成长链脂肪酸如反油酸甲酯等,破坏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形成慢性炎症和代谢性内毒素血症
小麦野生近缘物种簇毛麦基因组组装及抗白粉病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细胞遗传研究所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小麦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在《Molecular Plant》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 chromosome-scale genome
Nature子刊:利用患者来源的iPS细胞重现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的骨骼肌病理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Hidetoshi Sakurai实验室利用由患者衍生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产生的骨骼肌细胞成功地再现了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的病理,并展示了它们用于药物疗效的定量评估。
Cell子刊:南京大学陈帅/王宏宇团队揭示骨骼肌中脂滴与线粒体动态互作的调控机理
该研究揭示了骨骼肌中介导脂滴与线粒体互作的蛋白质机器中的关键组分,并阐明了其动态变化的调控机理(图1)。该研究加深了我们对于运动锻炼改善脂质代谢稳态调控机制以及运动锻炼获益的分子机理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