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医疗器械产品创新与国际合作峰会暨VB-Find创新展”精彩回顾
2023年8月12日,由动脉网VB100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作为支持单位的2023医疗器械产品创新与国际合作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圆满落幕。
Nature子刊:揭示无氧发酵代谢物抑制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新机制
在模式生物莱茵衣藻中,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分别发生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无氧发酵则可以独立发生在细胞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这三种基本的能量代谢过程如何和谐有序的发生在同一个细胞内是值得深度思考的科学问题。
科研人员 阐明DNA复制起始阶段H2A.Z核小体的选择性识别机制
该研究揭示了SUV420H1优先识别H2A.Z核小体并催化产生H4K20me2的结构基础,阐述了SUV420H1通过H2A.Z调控DNA复制起始的分子机理,为药物靶向设计与疾病治疗奠定了重要基础。H2
许瑞明/李国红/朱冰合作揭示染色质组装因子CAF-1介导核小体装配的结构基础
染色质遗传需要染色质组装因子-1 (CAF-1)在DNA复制后重新组装核小体。然而,关于CAF-1的组蛋白结合模式和核小体组装过程的直接知识是缺乏的。
抢先合作,共创未来!世界肿瘤早筛大会“商业化大会”9月15日将在穗开幕
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近年来,我国投入了人力物力来发展癌症早筛早诊早治工作。而在这个过程中,创新癌症早筛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重塑着我国癌症早筛早诊早治事业的格局。
科研人员揭示玉米抗茎腐病的分子调控网络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种质资源抗逆和品质性状评价团队与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北京科技大学合作研究,通过单细胞测序绘制了玉米根尖高分辨率细胞图谱,阐明了玉米根尖主要细胞类型对镰孢菌侵染根系的应答
中山大学科研团队解析珠三角6城市大气PM2.5的全氟化合物浓度及潜在人体暴露风险
该研究显示珠三角地区大气PM2.5的全氟化合物浓度存在季节差异,冬季浓度高于夏季,而PFAS前体(PFAA precursors)和PFAS替代品(PFAS alternatives)则呈现相反的季节
《癌症通讯》:曹雪涛/王春梅/徐瑞华课题组合作,发现影响胃癌免疫治疗的关键位点!
研究者们在论文中表示,本次研究初步提示了MFSD2A作为胃癌免疫治疗预测性生物标志物,以及增敏免疫治疗靶点的价值,但后续仍需进一步分析MFSD2A更适合单独使用还是联合应用
《细胞·代谢》:清华/北大/武大团队强强合作,揭示有氧糖酵解调控癌症免疫逃逸的全新机制
清华大学潘登课题组、北京大学曾泽贤课题组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汪付兵团队协力完成的研究显示,癌细胞可借助由葡萄糖转运体1(Glut1)等关键酶介导的有氧糖酵解,抵抗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而靶向Glut1可增
EMBO Reports封面论文:王磊/刘光慧合作揭示蛋白质氧化折叠在干细胞衰老中的作用
研究团队发现,作为参与蛋白质氧化折叠的关键分子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DI,在多种人体细胞衰老模型和老年小鼠组织中均表达上调,敲除PDI能够降低蛋白质氧化折叠速率,延缓干细胞的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