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太空樱花树”提早6年开花 母树种子从未发芽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2日报道,日本中部一座古寺中种植的樱花树,其树种曾被带上国际太空站,在太空逗留了8个月。结果,这棵树比同品种的樱花树早6年开花,所开的花每朵只有5片花瓣,令科学家和寺里的僧侣啧啧称奇。
Plant Sci:陈虹颖等茶种子干燥脱水及低温保藏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lant Science在线刊登了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Post desiccation germination of mature seeds of tea (Camellia sinensis L.) can be enhanced by pro-oxidant treatment, but partial desiccation tolerance
Curr Biol:植物"营养基因"——给农作物种子增产与食品安全带来希望
华威大学(又称沃里克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的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个"营养基因",这个基因控制营养素从植物到种子的转移--这是可以帮助增加全球食物产量的关键一步。 本研究,由华威大学主持,并与牛津大学及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公司Biogemma合作,已第一次确定一个名为Meg1的基因,此基因在玉米植株中调节从母代到子代的最佳营养量。
Journal of Ecology:种子与动物的相对丰度影响森林种子存活与扩散
动物所发现种子与动物的相对丰度影响森林种子存活与扩散 在自然界,许多植物结实存在明显的大小年现象(mast seeding)。大小年结实现象对以植物种子为食的动物(包括种子捕食者和种子扩散者)和植物种群本身均产生重要的生态和进化影响。目前,针对植物大小年结实现象已提出了多个假说,其中捕食者饱和假说(predator satiation hypothesis)被广为接受。
“一种鹿茸草种子萌发及育苗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
4月24日获悉,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马国华等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鹿茸草种子萌发及育苗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110305020.6)。
BMC Genomics:首师大阐述小麦种子特异表达新方法
以生科院2009级在读硕士研究生杨兴露为第一作者、胡英考副教授为通讯作者、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的科研论文:Scree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seed-specific genes using digital differential display tools combined with microarray data
PNAS:种子植物DNA条形码研究新进展
图1、不同条形码和条形码组合的物种分辨率比较 图2、不同条形码和条形码组合基于四种分析方法的物种分辨率比较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是利用标准基因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和准确鉴定的新技术。加拿大科学家Paul Hebert等于2003年提出这一概念后,DNA条形码已成为生物学领域发展最迅速的学科前沿之一。
Proteomics:杨平仿等研究种子萌发蛋白质组学获进展
水稻种子萌发的代谢途径 种子萌发是种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早期阶段,是个体发育中最为关键的时期,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出苗、生长和结实等。种子萌发涉及到细胞膜系统修复、贮藏物代谢、DNA复制与配对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和信号传导,对这一生理过程的分子机制进行探讨,一直是现代种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Proteomics:种子萌发蛋白质组学研究获进展
水稻种子萌发的代谢途径 种子萌发是种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早期阶段,是个体发育中最为关键的时期,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出苗、生长和结实等。种子萌发涉及到细胞膜系统修复、贮藏物代谢、DNA复制与配对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和信号传导,对这一生理过程的分子机制进行探讨,一直是现代种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