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Neurosci:识别出机体神经元再生背后的关键机制

来自德国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探索了神经胶质细胞通过一种单一的转录因子转化成为神经元背后的分子机制。

2024-07-10

EHJ:炎性肠病或会增加机体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炎性肠病患者在诊断后20年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或许要高于一般人群。

2024-06-10

研究发现,癌细胞发生坏死性凋亡后,仍可通过释放IL-1α抑制抗肿瘤免疫

在化疗等原因导致的坏死性凋亡发生过程中,癌细胞会通过释放IL-1α募集免疫抑制性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自己死后仍能导致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因此抑制IL-1α也就成为了与现有治疗协同增效的手段。

2024-12-03

Cell:科学家识别出与乳腺癌和卵巢癌发生相关的数千种新型基因突变

研究者表示,这项研究结果表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遗传风险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情况,而是存在于基于遗传改变如何影响蛋白质功能的范围内。

2024-10-04

治疗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新技术开发成功

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将功能性线粒体转移到神经祖细胞中,从而恢复其功能。这揭示了LHON的潜在治疗策略,并为未来研究提出了新方向。

2024-08-11

Nature子刊:我国科学家发现了14个与神经质相关的基因

在分析数据中,有14个基因与神经质(neuroticism)有关,其中12个基因以前从未被发现过。

2024-12-02

不同的神经回路调节着迷幻药的抗焦虑和幻觉效应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给小鼠模型注射了迷幻剂 2,5-二甲氧基-4-碘苯丙胺。他们发现,在服药六小时后,小鼠仍然表现出弹珠掩埋减少和在高架加迷宫中增加探索开放臂的时间。然而,与幻觉相关的头部抽搐却消失了。

2024-11-20

Science子刊:吴青峰团队揭示颅咽管瘤生长的神经机制,并开发治疗药物

该研究基于颅咽管瘤的基因突变特征和下丘脑伸展细胞(tanycyte)的致瘤潜能,成功建立了高度模拟人类颅咽管瘤特征的遗传性肿瘤动物模型。

2024-12-23

Neuron:复旦大学邓娟/王英伟团队解析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偏侧化调控机制

研究团队利用SNI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解析了脊髓投射神经元和接收脊髓信息输入的PBN神经元的功能。

2024-12-25

Nature:DNA甲基化——从星形胶质细胞到神经干细胞的转化之钥

研究通过单细胞多组学技术分析了神经干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转录组、DNA甲基化组和染色质可及性。

2024-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