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关于自我隔离,你需要了解的10个问题!

2020年3月20日讯 /生物谷BIOON /——控制COVID-19传播的有效策略之一是自我隔离。如果你想知道自我隔离到底意味着什么,这里提供了10个问题和答案。1.谁需要自我隔离?去过高风险国家的人以及与已知病例有过接触的人被要求自我隔离。而且,如果出现症状,这些人将被转移到特殊的医院单位,以防止进一步的传播。为了减少对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影响,保护弱势群

2020-03-20

Neuron:社交压力下神经元的应对策略

为了应对压力,个体表现出不同的应对方式,每种应对方式都伴随着一系列的行为、生理和心理反应。积极的行为风格是指努力抑制来自压力源的影响,并与抵御压力有关;消极的行为风格是指避免面对压力源的努力,并与心理病理学上的“易感性”有关。这一问题又被称为“战斗还是逃跑”。但是,该行为选择背后的生物学基础并没有得到清晰的揭示。

2020-03-03

一药企在公司会议后3人检出病毒阳性,所有与会者被要求居家隔离2周!

2020年03月07日讯 /生物谷BIOON/ --渤健(Biogen)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全球生物技术公司。近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有3名员工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呈阳性。所有这3名员工都不住在马萨诸塞州,但上周都到波士顿参加了公司的一个管理会议。这3名员工中,2名来自欧盟,1名来自田纳西州。根据渤健发布的一份声明,

2020-03-07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加强新冠肺炎首诊隔离点医疗管理工作的通知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新冠肺炎首诊隔离点医疗管理工作的通知,全文如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加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轻症患者首诊隔离点的规范管理,保障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现就首诊隔离点的医疗管理工作提出以下要求:一、高度重视医疗管理工作首诊隔离点是地方政府指定的,在医疗机构以外用于收治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轻症患者

2020-02-11

社交媒体对当代人健康的挑战

基于强大的功能和影响力,社交媒体网站和APP或许能够为医患群体提供无限的诊疗资源。但是,就像互联网带来的其它影响一眼,这也可能是喜忧参半。

2020-01-24

专家提醒:不搞“大隔离、大消毒”,很难遏制“武汉肺炎”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阴霾,唤起了人们对17年前SARS肆虐时期的记忆。其中,一种言论逐渐甚嚣尘上:“不是我们战胜了非典,而是非典放过了我们。”甚至有人“预言”,武汉新型冠状病毒也将在相似的时间,以相同的方式划上句号。事实果真如此吗?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究竟应该听天由命,还是奋力抗争?《中国科学报》采访到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野生动物疫病研究组

2020-01-23

国家医政医管局发布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轻症患者首诊隔离点观察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家医政医管局 近期发布了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轻症患者首诊隔离点观察工作方案的通知,全文如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为缓解部分地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及时有效开展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我们组织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轻症患者首诊隔

2020-02-04

四个小技巧带你摆脱“社交焦虑”

2019年11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当今世界上,很多人都在社交场合中出现焦虑症状。美国焦虑与抑郁协会(ADAA)指出,美国每年约有4000万成年人经历各种形式的焦虑。其中,约有1500万人患有“社交焦虑症”,这表现为强烈地害怕在社交环境中被他人“评价”或“拒绝”。社交焦虑带来的负面情绪和精神状态会导致很多生理症状的出现,包括胃部不适,食欲不振,手出汗,肌肉僵硬等等。这些症状反过

2019-11-10

动物研究显示青春期社交隔离会导致大脑发育异常

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雌性小鼠如果在青春期被隔离起来,它们大脑中的前额叶皮质会出现非典型发育,并在成年后产生对一些习惯性行为的过度依赖,这种依赖被认为与上瘾行为和肥胖等相关。大脑中的神经元通过突触形成各种神经网络,突触位于神经细胞表面的树突棘上,是脑部信息传递的结构基础。在大脑发育的头几年,树突棘大量产生,之后经过外界刺激和学习的不断“修剪”,最终形成神经网络。青春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阶段,此时神经网

2019-09-19

研究揭示腹侧海马的Parvalbumin阳性中间神经元 具有社交“辨别器”作用

7月29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人员的一项研究成果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该项研究成果展示了海马中间神经元在社交记忆中的角色。小时候我们常常被告知,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由此可见,识别陌生人是一件对我们的生存和社交非常重要的神经机制。那么,大脑究竟是如何将陌生人和熟悉的人区分开的呢?中科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的邓潇斐(第一作者)、郭建友(通

2019-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