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 Metab:CRIF1调节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多肽合成和整合

7月20日,Cell Metab杂志在线报道,线粒体蛋白CRIF1通过与新生的氧化磷酸化多肽及分子伴侣相互作用调节线粒体编码的氧化磷酸化多肽的合成和插入线粒体内膜过程。 虽然对线粒体DNA编码多肽表达机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参与线粒体核蛋白体介导的多肽合成和将线粒体氧化磷酸化(OXPHOS)多肽自发插入线粒体内膜过程的调控因子目前还不清楚。

2012-11-18

Immunology:一种磷酸酶在TLR刺激的先天性免疫反应中的角色

来自第二军医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解析了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磷酸酶在TLR刺激的先天性免疫反应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指出这种酶能通过选择性抑制IKKβ/NF-κB通路的活性,从而作为一种负反馈调控因子调节TLR刺激的先天性免疫反应。相关研究成果公布在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杂志上。

2013-02-05

Cell Metab:Wip1磷酸酶敲除有助减肥

在西方国家,肥胖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占死亡率的1/3,其分子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近日,新加坡研究人员发现敲除Wip1磷酸酶基因可改善肥胖和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论文发表在7月3日的Cell Metabolism杂志上。 Wip1磷酸酶是Atm信号途径中的一个分子,它在脂肪聚集和动脉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Wip1敲除的小鼠肥胖和动脉粥样硬化都得到改善。

2012-11-18

JBC:北大苏晓东教授阐明磷酸化抑制caspase-6的机制

Caspase全称为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是一组存在于细胞质中具有类似结构的蛋白酶。它们的活性位点均包含半胱氨酸残基,能够特异性的切割靶蛋白天冬氨酸残基后的肽键。caspase-6是caspase家族的一种,它的底物是lamin A和keratin18,它们的降解导会致核纤层和细胞骨架的崩解。

2012-11-18

如何同时快速检测尿液中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最近的一项研究采用铜镉柱还原硝酸盐,与CdTe量子点增敏过氧亚硝酸-碳酸钠体系的化学发光信号相结合,开发了快速在线同时分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新方法,从化学发光角度探讨了利用量子点增敏化学发光体系且应用于实际样品分析,为快速同时检测人体尿液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提供了新思路。

2014-05-23

ESPR:李志安等发现硅酸盐钝化剂有效降低蔬菜吸收重金属镉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废物排放、污水灌溉、大气沉降和不合理的农业活动等,我国菜地土壤镉(Cd)含量超标的问题较为突出。镉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强,很容易被根吸收且部分被运输到地上部,而蔬菜特别是叶菜对镉有很强的吸收积累能力,导致其镉含量超标问题非常突出,并通过食物链威胁人体健康。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降低蔬菜可食部分镉含量以降低镉的食物链风险。

2014-05-19

FDA研究双膦酸盐与食管癌之间的相关性

据Medscape报道,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7月21日宣布,其将继续对开具口服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是否与食管癌风险增加相矛盾的研究结果进行审查。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强调,它还没有得出这一类药物会增加食管癌风险的结论,并且它们认为其降低骨质疏松症患者严重骨折的获益超过其已知的潜在风险。该机构指出,食管癌是罕见的,尤其是女性。

2011-07-29

J Virol:磷酸化调控流感病毒复制的机理研究获进展

病毒蛋白的磷酸化修饰在病毒的生命周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A型流感病毒基因编码的14个病毒蛋白中,除了新发现的PB1 N40,PA-X和M42蛋白外,其余11个病毒蛋白被认为在病毒感染的细胞中或者在病毒颗粒里存在磷酸化修饰的形式,包括了RNA聚合酶PA,PB1和PB2蛋白,核蛋白NP,两个表面抗原蛋白HA和NA,非结构蛋白NS1,核输出蛋白NEP,PB1-F2蛋白,以及两个基质蛋白M1和M2。

2013-06-19

大体积进样离子色谱测定饮用水和水源水中的溴酸盐

摘要:本文建立了大体积进样离子色谱电导检测器测定饮用水中的溴酸盐的方法。对于氯离子含量较高的水源水,先采用银柱和钠柱除去水中过高的氯离子,以IonPacAS19分析柱进行阴离子交换分离。在0.002-0.500mg/L浓度范围内,溴酸根工作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6,对样品进行加标,溴酸根的回收率为91.5-105%。该方法方便可靠,可应用于饮用水和水源水中溴酸根的检测。

2013-05-31

PNAS:揭示细菌混合酸发酵过程中甲酸盐通道蛋白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

2012年8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弗莱堡大学的研究者收集了细菌甲酸盐转移蛋白(细菌重要代谢过程的蛋白质)精确数据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将对于开发新型抗生素的活性成分带来很大希望。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国际著名杂志PNAS上。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