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军医大学夏丽敏团队揭示了靶向ELF4是一种新治疗结直肠癌转移的策略
结直肠癌(CRC)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疾病,已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远处转移是结直肠癌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肝脏和肺是最常受累的器官。大约20%的新诊断患者表现为转移性CRC (mCRC),其结果令人沮丧。
Nature:基因编辑大牛张锋通过改造发光杆菌的eCIS系统,开发出将蛋白安全高效递送到人类细胞和活体动物中的新方法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布罗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天然的细菌系统开发了一种新的在人类细胞和动物中发挥作用的蛋白递送方法。这种方法经编程后可将多种蛋白---包括用于基因编辑的蛋白--
Cell子刊:房静远团队揭示肠道菌群调控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新机制
房静远教授团队揭示了具核梭杆菌(Cell, 2017;Gut 2021)和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Gastroenterology, 2021)等肠道细菌通过促进炎症、破坏肠道微环境、加剧代谢紊乱等途径促
Adv Sci:揭示铁离子驱动人类结直肠癌发生的分子机制
来自新墨西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转铁蛋白受体(TFRC,transferrin receptor)在结直肠癌肿瘤生长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一半中国人都有的幽门螺杆菌竟可能促进阿尔茨海默病!
总的来说,本研究首次揭示了HP感染导致AD风险增加的潜在机制,发现源自HP的OMV可到达大脑并被星形胶质细胞所摄取,进而通过C3-C3aR信号通路导致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激活以及小胶质细胞清除Aβ功能的
Nano Letters:阐述罗汉松脂介导的脂代谢重编程增强结直肠癌化疗敏感性的递药策略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瑞教授与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陈汉清研究员合作在国际权威期刊《Nano Letters》上发表题为“Matairesinol Nanoparticles
Science:新研究揭示植物乳杆菌的细胞壁可促进慢性营养不良小鼠的生长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学校和捷克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一种新的饮食引起的常规动物发育不良的临床前模型中研究了菌株LpWJL对小鼠出生后生长的影响。
JECCR:中山大学团队发现幽门螺旋杆菌诱导胃癌发生的新机制!
这项研究阐明了ac4C及其乙酰转移酶NAT10在胃癌中的作用,揭示了一种幽门螺旋杆菌促进胃癌发生的新机制,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导致的胃癌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JAND:种菜养花,真“心”健康!近15万人数据表明,与不进行锻炼相比,参加园艺活动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降低40%有关
这项研究首次利用大样本数据比较了老年人群体中园艺参与者、其他形式锻炼者和不锻炼者的健康状况。分析结果表明,参与园艺活动的老年人拥有更加良好的心血管健康状况以及较低慢性病发生率和10年死亡风险。
Molecular Cancer: 结直肠癌肝转移分子机制被探明
结直肠癌(CRC)的五年生存率从局部局限性肿瘤高达90%到疾病扩散到远处器官的14%不等。到目前为止,肝脏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在高达75%的转移病例中可以观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