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疟疾研究成果确定疟原虫免疫逃逸机制

7月3日,国际权威学术杂志《自然》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陆斌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发现了恶性疟原虫在人体内实现免疫逃逸的表观遗传分子机制,为研制新型疟疾疫苗提供了实验基础。针对该研究结果,《自然》于7月3日专设“疟疾论坛”板块进行了讨论。

2013-07-10

PLoS ONE:科学家开发出广谱疟疾疫苗

英国研究人员日前开发出一种可同时对多种疟原虫起作用的广谱疟疾疫苗,它已经在人类血液样本实验和动物实验中验证有效。 英国爱丁堡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杂志上报告说,这种疫苗可以引起人体内多种抗体的反应,能够同时对付一系列的疟原虫。疟原虫是引发疟疾的罪魁祸首,但由于疟原虫有许多种类,现有疫苗往往只能对付部分种类的疟原虫,效果不是很理想。

2012-11-18

GSK向欧盟提交疟疾疫苗RTS,S监管文件

葛兰素史克向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提交疟疾疫苗RTS,S监管文件,如果获批,将成为全球首个疟疾疫苗。RTS,S仅适用于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这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最流行的疟原虫。

2014-07-26

Nature:抗疟疾药物的一个多功能目标

为了彻底消除疟疾,有必要对处在疟原虫生命周期所有阶段的人进行治疗,其中包括有症状的血液阶段感染和在此之前的肝脏阶段感染(以防止复发),同时还要阻断向蚊子的传播。

2013-12-12

Nature:蚊子传播媒介在疟疾感染中的作用

疟疾寄生虫依次通过啮齿类、灵长类或人类宿主会增加寄生虫的毒性。其意义是,媒介传播改变毒性,但关于这一点的直接证据却一直都没有。在这项研究中,JeanLanghorne及其同事发现,蚊子传播内在改变“无性血液阶段”的夏氏疟原虫,后者又会引发被改变的宿主免疫反应。作者提出,疟原虫在蚊子媒介中的改变可能是在疟原虫生命周期多个阶段起作用的各个调控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

2013-06-17

Nature:发现控制凶险型疟疾关键分子

中法科学家联手攻关,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能控制凶险型疟疾的关键调控因子——“PfRNase II”,由此为这一高致死性疟疾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治疗靶点。记者今天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同济大学医学院联合召开的新闻

2014-07-04

PNAS:疟疾感染可能增强宿主对蚊子的吸引力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感染了疟疾的小鼠释放出一种与未感染疟疾的小鼠不同的气味谱,这让感染的小鼠对蚊子更具吸引力。相关文章发表于2014年6月30日的《PNAS》杂志上。蚊子充当了疟疾感染的病媒,在吸食

2014-07-04

Cell Host & Microbe:揭开疟疾的"隐形斗篷"

沃尔特和伊丽莎豪研究所(Walter and Eliza Hall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疟疾"隐形斗篷"的一个关键分子,这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该寄生虫如何导致疾病并逃离免疫系统的包埋。 研究小组,由研究所传染与免疫部的Alan Cowman教授领导,已鉴定出一个至关重要的分子,该分子指导寄生虫启用其隐形斗篷来躲避免疫系统,并帮助其子代记住如何制备这个斗篷。

2012-11-19

ChemBioChem:一些抗癌药物可在早期阻击疟疾

近日,科学家已经找到一些可以防治疟疾的化合物,其中一些化合物目前正在治疗癌症的临床试验中。

201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