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ocene:吕厚远等发现太阳辐射影响高原气候变化和植被演替
近日,国际知名古气候学刊物《全新世》(The Holocene)发表了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发现太阳辐射影响高原气候变化和植被演替。 青藏高原中部草原、草甸植被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前人通过该地区全新世孢粉记录重建了高寒草原、高寒草甸植被带的水平迁移与气候变化过程。
Cell Death&Disease:microRNA与细胞辐射敏感性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空间辐射生物研究室科研人员利用microRNA增加细胞辐射敏感性研究取得新进展,首次报道了miR-185通过靶向调控关键的DNA损伤传感因子ATR增强电离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及增殖抑制等效应。 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分子,能够在转录后水平通过与靶基因mRNA的3’非编码区(3’-UTR)相结合而调控靶基因的表达。
Radiat Res:变形杆菌或成辐射暴露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近日,威斯康星医学院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可以用来确认人可能暴露于有害辐射的环境下,以便用来鉴别和治疗危及生命的辐射损伤。 该研究结果发表在5月1日的Radiation Research杂志上。威斯康星医学院的药理学和毒理学J ohn E. Baker博士是该研究论文的主要作者。
Mitochondrion:电离辐射会使线粒体DNA构象变化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辐射生物医学研究组的科研人员研究发现,电离辐射能够引起显著的线粒体DNA超螺旋构象变化,这对进一步研究电离辐射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具有指导意义。 线粒体DNA是人体细胞中唯一的核外遗传物质,线粒体DNA构象的变化可能通过影响线粒体功能而导致细胞命运的改变。
PNAS:金枪鱼可能运输了福岛的辐射
近日,一项研究发现,太平洋蓝鳍金枪鱼看上去把源自福岛的放射性从日本输送到了加利福尼亚。Daniel Madigan及其同事测量了2011年8月从加州圣地亚哥沿海捕获的15只蓝鳍金枪鱼体内的放射性铯同位素水平。
PNAS:评估手机辐射对脑组织的效应
科研人员开发出了一种非侵入式核磁共振(NMR)方法,从而测量手机辐射对脑组织的效应。为了验证这种技术,David H. Gultekin 和Lothar Moeller测量了被牛脑组织和具有类似的电和热参数的凝胶吸收的手机辐射电磁能量的数量。手机是射频(RF)场暴露的主要来源之一,而世界卫生组织最近根据与使用手机有关的脑癌风险增加而把射频(RF)场归类为可能致癌。
PLoS One:病原体改变基因表达以应对电离辐射伤害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LoS One在线刊登了巴西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Trypanosoma cruzi Gene Expression in Response to Gamma Radiation,”,文章中,作者通过研究揭示了克鲁斯锥虫面对电离辐射有害压力时如何来改变自身的基因表达,从而来应对这种有害压力。
Neural Regen Res:电磁场暴露对海马神经元放电和大鼠行为的影响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于2012年7月19期出版的一项关于“916 MHz electromagnetic field exposure affects rat behavior and hippocampal neuronal discharge”的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