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自然·微生物》:上海交大团队发现具核梭杆菌促肠癌的新武器

该研究详细探讨了具核梭杆菌的粘附素RadD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指出,RadD与CD147的相互作用可能成为未来治疗结直肠癌的有效靶点。

2024-09-02

Clin Mol Hepatol: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的肠道微生物组和代谢组特征

本研究扩大了针对特定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的肝硬化生物标志物的范围,还强调了肝硬化患者粪便微生物和代谢指标下降的相关性,这些指标与MELD和CTP评分以及AST、ALT、胆红素等临床指标密切相关。

2024-09-29

生物间的奇妙合作——内共生!Nature:通过在真菌中注入细菌诱导新的内共生

注入大肠杆菌后,小孢根霉(真菌)和大肠杆菌(细菌)都在继续生长,而且后者最终迅速生长,以至于小孢根霉对大肠杆菌产生了免疫反应。

2024-10-23

中国科学家参与的史上最大规模抗生素筛选项目,79/100产物有体外活性

研究使用机器学习识别了全球微生物组中近一百万个候选AMP,并初步展示了AMP的广谱抗菌作用。

2024-06-12

生物医药创新国家队来了!上海前沿携手顶尖产学研机构缔造开源创新生态

上海前沿,位于国家级生物医药基地张江科学城的核心区域。这里汇集了丰富的资源,旨在为中国及全球生物医药创新者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开放合作平台。

2024-08-08

JCI:唐晓芳等揭示内质网膜蛋白复合体调控肺表面活性蛋白C突变体SP-C(I73T)的转运并可作为间质性肺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研究人员提出SFTPCI73T突变的主要致病机制:SP-C(I73T)突变蛋白在EMC3的参与调控下被错误地运输并累积在细胞膜处,从而破坏了AT2细胞内囊泡运输途径并造成线粒体功能障碍。

2024-11-07

Nature:于欣格团队解决可穿戴生物医学设备关键难题,无惧出汗,实现长期稳定的生物信号监测

该研究创建的电子设备能够将汗水从皮肤向外单向泵出,最大流速为11.6 ml/cm2/min,是运动时生理出汗率的4000倍,从而确保了在出汗情况下也能进行持续稳定的监测。

2024-04-06

Science:通过抑制IDO1酶的活性,不仅能有效控制病毒在血液中的活跃程度(病毒血症),还能显著抑制淋巴瘤的形成

研究人员发现,病毒能诱发感染的细胞会加速产生名为IDO1的酶类,导致线粒体产生更多的能量,而这些额外的能量正是EBV重编程B细胞增加其代谢和快速增殖所需要的。

2024-06-08

Nature子刊:宫宁强等人开发小分子调控的双抗,保留抗肿瘤活性的同时避免毒性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SiTE可以诱导有效的抗肿瘤活性,且不会产生严重的肿瘤非靶向毒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和神经毒性。

2024-03-01

研究揭示海洋巨型单细胞多核钙化藻基因组异源多倍化与生物钙化机制

针对仙掌藻和脆叉节藻的钙化模式的差异,该研究揭示了仙掌藻胞外钙化和脆叉节藻次级细胞壁钙化的遗传调控特征。

2024-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