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科研人员研制出多功能黑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

 生物陶瓷材料用于修复人体硬组织的历史悠久,从生物惰性材料(如氧化铝和氧化锆等)发展到既具有生物活性又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如磷酸盐和硅酸盐生物陶瓷、硅基生物玻璃等),其生理功能要求不再是简单的组织填充替代物,而是能诱导组织再生、调节细胞生长和功能分化的组织工程材料。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特定生物活性陶瓷材料具有促进软/硬组织特异性细胞再生活性的作用,被

2020-11-03

富勒烯的生物医学应用研究取得进展

 富勒烯和金属富勒烯具有独特的电子特性,其较大的共轭电子结构可高效淬灭过剩的自由基,从而减少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此外,它们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王春儒课题组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院重点实验室王春儒课题组发展出多种基于富勒烯和金属富勒烯的疾病治疗新策略,揭示富勒烯通过极化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激

2020-10-11

Nature:生物合成自愈材料,可以为陆军提供个人防护设备

 自愈材料对于在动态和现实环境中运行的软机器人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重复的活动会磨损软机器人致动器,这些机器容易受到机械损坏。然而,当前的自修复材料具有限制其实际应用的缺点,例如自愈后低的机械强度(低于兆帕)和长的自愈时间(小时)。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介绍了高强度合成蛋白,它们可以在一秒钟内通过局部加热

2020-10-21

研究发表近红外II区荧光影像技术及其生物医学应用展望文章

 荧光影像技术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红外II区荧光(1000-1700nm, NIR-II)成像技术克服了传统荧光 (400-900nm) 面临的强组织吸收、散射及自发荧光干扰,在活体成像中可实现更高的组织穿透深度和时间、空间分辨率,被视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活体荧光影像技术。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

2020-09-11

多功能新型生物活性玻璃材料研究获进展

 作为一种新型肿瘤治疗方式,光热治疗(PTT)显示出优势。但在常规的PTT中,很难测量肿瘤部位的准确温度,PTT温度过低,不能杀死肿瘤细胞,过高的温度又可能烫伤周围的正常组织。因此,在PTT过程中,原位监测温度以确定PTT治疗的最佳温度、修复PTT治疗时可能产生的对周边正常组织烫伤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发展精准测量病灶部位温度、兼具光热治疗肿瘤和组织修

2020-08-29

国自然2020年度300项国家杰青名单公布,近百项生物医学相关项目入选!

8月1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0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

2020-08-12

中国科研人员研发出可注射活体生物材料

半月板是膝关节内保护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组织,缺乏自愈能力,损伤后很难自我修复。半月板损伤修复是临床治疗的难题之一,尤其是半月板白区损伤的修复更让临床医生束手无策。目前,多采用人工合成类材料对半月板进行修复,但人工合成类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不足,且对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开发具备高生物相容性及组织特异生物活性的材料用于临床较为迫切。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

2020-07-21

生物医用材料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李久盛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深圳大学和同济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在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如骨肉瘤、尤因肉瘤、骨髓瘤等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多发生于10-30岁左右的青壮年,其恶性程度高、易转移,致残率和

2020-07-19

博雅打造临床级生物样本库整体解决方案 助力精准医学高质量发展

点击观看博雅生物样本库视频: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开启,生物样本库的建设逐渐受到了各国的重视。生物样本库为细胞及基因治疗等个性化疗法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生物样本和数据,推动着心血管疾病、血液病、免疫系统疾病、糖尿病以及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治疗进展。作为一家在生命健康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跨国产业集团,博雅控股集团创建了集细胞自动化技术、细胞制造、细胞存储和细胞治疗为

2020-05-28

机器学习如何带来生物医学研究的变革!

2020年4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题为“How Machine Learning Will Transform Biomedicine”的综述文章中,来自俄勒冈健康科学大学的研究人员论述了机器学习技术在改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文章中,研究人员概述了机器学习如何改变生物医学三大领域的,即临床诊断、精准疗

20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