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际医用生物材料与生物技术博览会 暨医用生物材料与技术大会
为进一步推动医用生物材料和生物技术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合作,促进科研创新交流、新技术宣传、科研转化、推广、行业间合作,帮助新技术接轨国际和走向世界,响应国务院发布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发展规划,都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动
Biomaterials Science:生物材料的移动性可能给免疫调节带来革命
2021年3月26日讯/生物谷BIOON/--生物材料是指在医学上用于与人体相互作用以达到诸如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等各种目的的自然或人造物质。以往对生物材料的研究表明,它们能以多种方式影响细胞,包括它们如何生长、移动以及它们发育成何种类型的细胞。科学家们最近开始研究具有可微调特性的生物材料,以优化其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现在,来自东京医科齿科大学(TMDU)的研
国家卫健委明确干细胞临床应用将依据《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管理条例》进行管理
日前,国家卫健委对于有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胚胎干细胞立法,促进和规范干细胞领域发展的建议回复称,下一步,国务院即将出台《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管理条例》,干细胞技术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将依据该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早在2003年,原卫生部与科技部联合印发《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提出了开展人胚胎干细胞来源定义、获得方式
理化所新型碳基纳米材料的生物应用研究取得进展
癌症治疗是目前医学领域的难题,而癌细胞的扩散是癌症常见的死因。由于癌细胞迁移机制复杂,至今对其了解甚少。纳米金刚石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易于被功能化修饰的特性,使其作为药物载体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光电功能界面材料实验室自2010年开始研究基于纳米金刚石的癌症治疗体系,发现在酸性细胞环境内,纳米金
纳米蛋白冠介导的纳米材料体内转运和生物利用等研究取得进展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陈春英课题组在Nature Nanotechnology(《自然-纳米技术》)上,在线发表了题为Molybdenum derived from nanomaterials incorporates into molybdenum enzymes and affects their activities in vi
《自然·材料新闻》生物打印水凝胶类器官,指导组织规模的自组织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Zev J. Gartner教授团队在《Nature Materials News&Views》上发表Guiding tissue-scale self-organization一文。该文观点评论解析如下:要点:一种生物打印方法,利用形成类器官的干细胞作为水凝胶中的活泼墨水,可指导组织规模的自组织产生更现实的胃
研究人员发表纳米机器人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研究综述文章
近日,IEEE 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21, 68(1): 130-147)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微纳米课题组关于纳米机器人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的研究综述文章Progress in nanorobotics for advancing biomedicine
可生物降解稀土无机纳米生物医学探针研究获进展
稀土无机纳米发光材料作为新一代发光纳米生物医学探针,因其发光性能优异、化学性质稳定及自发荧光干扰小等优点,已在各种危重疾病如肿瘤的精准诊断和治疗等领域展现出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已报道的稀土无机纳米生物医学探针都可生物降解,易在生物体内聚集,无法以代谢的方式排出体外,这限制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临床应用和成果转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
科研人员开发出新型柠檬酸基生物活性水凝胶材料
可注射的生物可降解自愈合水凝胶由于其易操作、副作用低、高的药物包埋率以及可控的药物释放能力等优点,在肿瘤局部治疗中受到了很大关注。但是,目前报道的大多数自愈合水凝胶缺乏自我降解的实时损示踪监测能力以及肿瘤微环境响应的降解治疗特性,同时其生物活性需要进一步提高。近日,西安交通大学雷波课题组开发了一类新型柠檬酸基生物活性水凝胶材料,该材料具有稳定光致
科研人员发表近红外II区荧光影像技术及其生物医学应用展望文章
荧光影像技术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红外II区荧光(1000-1700nm, NIR-II)成像技术克服了传统荧光 (400-900nm) 面临的强组织吸收、散射及自发荧光干扰,在活体成像中可实现更高的组织穿透深度和时间、空间分辨率,被视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活体荧光影像技术。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