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草与葛兰素史克合作评估“S-三聚体”候选疫苗与大流行疫苗佐剂系统联用
2020年02月25日讯 /生物谷BIOON/ --三叶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叶草生物”)近日宣布,将与疫苗巨头葛兰素史克(GSK)开展研发合作,推动其基于蛋白的新型冠状病毒候选疫苗“COVID-19 S-三聚体”的研究开发。GSK将为三叶草生物提供针对预防疾病大流行的疫苗佐剂系统,以便在临床前研究中进一步评估“S-三聚体”。三叶草生物是一家总部位
三叶草生物成功表达重组“S-三聚体”疫苗,并证实多例康复病人抗体阳性!
2020年02月11日讯 /生物谷BIOON/ --三叶草生物制药是一家致力于创新及变革性生物制药研发的生物制药公司。近日,该公司宣布在哺乳动物细胞内成功表达 “S-三聚体” 新型冠状肺炎病毒(2019-nCoV)重组蛋白疫苗,并在成都高新区政府和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的大力协助下,用新获得的 “S-三聚体” 抗原在多例病毒感染患者康复后血清中检测到病毒
Nature:靶向蛋白SAP2可恢复蚊子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有助遏制疟疾蔓延
2020年1月5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利物浦热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携带疟原虫的蚊子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的一种全新机制。他们在研究西非的两种主要的疟疾传播媒介---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和Anopheles coluzzii(另一种按蚊)---后,发现位于蚊子腿上的一个特定的结合蛋白家族在杀虫剂抗药
研究揭示水稻NLR类抗病基因突变导致的白叶枯病感病机制
含有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蛋白,即NLR(nucleotide-binding leucine-rich repeat)蛋白是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免疫受体蛋白。NLR类受体通常通过识别病原菌的一些特定效应蛋白来触发小种特异性免疫反应,即ETI(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效应因子触发的免疫反应)。迄今发现的多个NLR蛋白功能获得性(gai
贝叶斯方法推断中生代鸟类分化时间和特征演化速率
近日,《英国皇家学会开放科学》(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驰和王敏的研究工作。该研究利用贝叶斯末端定年法(Bayesian tip dating)推断了中生代主要鸟类支系的系统发育关系、分化时间及特征的演化速率,并包含这些参数的不确定性,为讨论原始鸟类身体不同部位的形态特征演化提供了新的信息。在原始鸟类演化为现生
植物叶际抗生素抗性基因分布特征方面取得进展
植物叶际包含各种微生物,是微生物群落的一个独特栖息地。植物叶际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叶际土着微生物和通过土壤、空气及其它植物水平传播获得的外源微生物,它们在植物生长和抗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污水处理厂和有机粪肥中含有大量抗性基因,污泥农用、再生水灌溉或粪肥施用等在提高土壤生态系统中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也会通过土壤向植物叶表输入大量的抗性基因。植物叶表中的抗性细菌和抗性基因可通过食物链(摄入未经加
至本医疗科技跨界“321粉红三叶草”公益活动,关注6.8亿女性健康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与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已经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最大杀手。逐步上升的高发病率下,人们对这些“癌症”的认识依然不足。为了更好地关爱女性健康,提高女性自我保健意识和疾病预防意识,传递正确的健康知识,至本医疗科技旗下溯源基因助力轻松筹、嘉人、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了“321粉红三叶草”公益活动,携手张天爱、吴谨言、张梓琳等明星,号召公众关注女性高发癌症,树立健康
研究揭示菊糖果糖转移酶和双果糖酐水解酶功能转换机制
美国化学会著名期刊《ACS Catalysi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滕脉坤教授/李旭副教授课题组与江南大学沐万孟教授课题组的合作论文“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Basis of Difructose Anhydride III Hydrolase, Which Sequentially Converts Inuli
研究发现水稻LC3调控生长素信号和叶倾角
11月29日,PLoS Genetic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薛红卫研究组题为SPOC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Leaf inclination3 interacts with LIP1 to regulate rice leaf inclination through auxin signaling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水
研究发现调控甜高粱茎秆持汁特性基因
在植物进化历程中,维管组织的产生是一次重大的事件。维管植物通过产生木质部导管、增厚次生细胞壁及成熟期细胞程序性死亡,为茎秆提供结构支持和水分运输功能。茎秆持汁性是作物的重要性状,与木质部发育过程密切相关。以往研究发现,在拟南芥和小立碗藓中存在特定的NAC转录因子调节木质部发育,调控植物组织水份运输。但由于茎秆持汁表型并未被广泛重视,目前在作物驯化中受选择调控茎秆持汁基因的报道极少。甜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