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发现决定昆虫翅膀的部位

现代昆虫唯一已知的背侧附器是翅膀及其衍生物,它们仅仅出现在其第二及第三胸节上。然而,在化石记录中翅状垫却存在于昆虫其它的无翅节段上。 现在,Takahiro Ohde及其同事证明,2个分别出现在黄粉虫甲虫 Tenebrio molitor 第一胸节和腹节上的特别翅状垫可通过减少该昆虫中 Hox 基因的表达而被诱导成为翅状附器。相关论文发表在3月14日的Science上。

2013-03-15

PNAS:黄勇平等昆虫遗传调控研究获进展

4月8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黄勇平课题组关于家蚕遗传调控的最新研究成果“ Transgene-based, female-specific lethality system for genetic sexing of the silkworm, Bombyx mori”。同日,Nature News也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

2013-04-15

Zootaxa:发现网蝽科昆虫新种

网蝽科(Tingidae)包括微小至小型的昆虫,体长一般为3.0-4.0mm,最大者可达7.0mm,小者只有2.0mm;因其头胸背面、前胸背板和翅上有许多网状花纹而得名“网蝽”。该类昆虫体小,肉眼不易观察,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其独特的美丽。

2013-01-11

PNAS:昆虫最大尺寸的决定因素

一项刊登在PNAS上的研究提出,直到空中捕食者和竞争对手出现之前,史前的高含氧量可能帮助了翼展长达70厘米的巨型昆虫的进化。为了理解决定昆虫最大尺寸的因素,Matthew Clapham 和Jered Karr编纂了一个翼的长度的数据库,该数据库涵盖了过去3.2亿年的10500多个昆虫化石。 这组作者发现,在头1.5亿年的昆虫进化中,昆虫尺寸与大气氧浓度相对应,但是之后与氧浓度就不再关联了。

2012-11-18

Mol Ecol:陈晓亚等植物次生代谢物影响昆虫对农药耐受性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陈晓亚研究组在Molecular Ecology杂志发表 “Gossypol-enhanced P450 gene pool contributes to cotton bollworm tolerance to a pyrethroid insecticide”的研究论文。

2012-09-05

ISME J:贺纪正等发现氨氧化菌在酸性土壤硝化作用中起主导作用

酸性土壤(pH<5.5)在我国分布面积广泛,是我国热带亚热带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一直以来,氨氧化细菌(AOB)被认为是土壤硝化作用的主要驱动者,但在多数酸性土壤中检测不到AOB,或发现AOB的存在与硝化作用无关,酸性土壤硝化作用的机理一直不够清楚。

2012-11-18

PNAS:昆虫抗冻蛋白如何工作

某些植物、昆虫和动物制造抗冻蛋白从而在冰点以下的温度中生存,一项研究帮助解释了某些最强大的天然抗冻蛋白如何工作。Konrad Meister及其同事把他们的研究重点放在了火红色的加拿大拟步甲虫(Dendroides canadensis)上,这种甲虫的过冬幼虫会制造超活性的抗冻蛋白。这组作者使用一种称为太赫兹光谱的技术在分子水平上观察了这种幼虫的蛋白和水的动态。

2013-01-04

:第四纪环境变化促进东亚鲫鱼复合种的进化

鲫鱼复合种(Carassius auratus complex)隶属鲤形目鲤科鲫属,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及日本等邻近岛屿的淡水鱼类,其分布受到水域环境的限制,是研究东亚晚第三纪以来重大地质气候环境转型期青藏高原隆升、东亚季风气候、冰期-间冰期交替造成的海陆变化等古环境变化所导致的地理隔离、物种迁移扩散的绝佳材料。

2012-12-17

FDA授予Savara制药吸入性万霉素AeroVanc孤儿药地位

2012年11月15日讯 /生物谷BIOON/ --Savara制药今日宣布,FDA已授予该公司首个吸入性抗生素AeroVanc孤儿药地位,该药旨在开发用于囊性纤维化(CF)患者肺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治疗。 AeroVanc是该公司专有的吸入性干粉形式万古霉素,用于一种基于胶囊的设备中,方便患者自我用药。

2012-11-15

Nat Commun:全球变暖对昆虫种群的影响

据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昆虫物种在欧洲的分布取决于昆虫的身体颜色和环境温度。这些结果为预测气候变化对昆虫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潜在手段。

201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