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 阐明DNA复制起始阶段H2A.Z核小体的选择性识别机制
该研究揭示了SUV420H1优先识别H2A.Z核小体并催化产生H4K20me2的结构基础,阐述了SUV420H1通过H2A.Z调控DNA复制起始的分子机理,为药物靶向设计与疾病治疗奠定了重要基础。H2
Nature:揭示蛋白XPC、TFIIH和XPA在DNA切除修复中识别DNA损伤机制
我们的基因组DNA不断被内源性因素(如活性氧)和环境因素(如紫外线、辐射和化学物)所破坏。未能修复受损的DNA可能诱发突变和细胞死亡,最终导致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发生。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我们的细胞配备了多
最新研究发现,早期人类胚胎无法有效修复DNA损伤
近日,在第39届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ESHRE)年会上,牛津大学 Nada Kubikova 博士做了一项题为:Deficiency of DNA double-strand break repa
科研人员揭示DNA糖基化酶在核小体上的碱基切除机制
DNA的碱基损伤可以发生在染色质化的真核生物基因组的所有区域,包括核小体DNA位点。核小体作为天然的屏障会阻碍BER相关蛋白对损伤位点的接触,只有一部分面向溶剂侧的DNA自由暴露。
Cancer Cell:环状RNA或能驱动白血病中发现致癌性的染色体易位
来自弗林德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个体癌症风险和环状RNAs功能之间的新的重要关联,环状RNAs是科学家们最近发现的存在与机体细胞中的遗传片段家族。
中山大学研究者们揭示了环状RNACircUBE4B编码的一种新蛋白促进食管鳞癌的进展
食道癌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原发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生长和高复发率的特点。食道癌有两种主要的组织病理学亚型,包括食管鳞癌(ESCC)和食管腺癌(EAC),ESCC约占全世界食道癌病例的90%。
南京大学医学院研究者们揭示了氧化戊二酸脱氢酶诱导DNA损伤抑制肝细胞癌的进展
肝细胞癌是世界上最常见、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亚洲尤其如此。代谢重编程是肿瘤细胞的标志之一,由致癌因子激发,以确保肿瘤细胞从外部环境中获得足够的营养。
科学家揭示了骨髓间充质基质细胞中影响DNA损伤后维持造血所必需的机制
野生型P53的功能经常被小鼠双分钟2(MDM2)蛋白抑制,MDM2是一种E3泛素连接酶,靶向P53蛋白酶体降解。
ACS子刊:科学家首次发现,高温烹饪造成的食物DNA热损伤,会被食用者吸收,可能存在遗传风险
这项研究提出,高温烹饪造成的食物的DNA损伤可能也是潜在的疾病风险因素,对食用者的基因组DNA具有直接影响,不需要与DNA发生反应,这种机制和此前发现的杂环胺等小分子物质的影响是独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