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质粒上毒素/抗毒素系统新功能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晓雪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接合型质粒编码的毒素/抗毒素系统PrpT/PrpA直接调控质粒拷贝数》的论文,系统阐述了质粒编码的毒素/抗毒素系统调控质粒复制功能的发现和作用机制。质粒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遗传元件。接合型质粒除编码复制、分配和接合转
研究发现内皮来源的基质细胞有助于造血骨髓的微环境形成
骨髓基质细胞(BMSC)在组织维护和再生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他们的起源仍然不完全了解。荷兰伊拉斯谟MC癌症研究所Marc Hermanus Gerardus Petrus Raaijmakers团队发现,内皮来源的基质细胞有助于造血骨髓的微环境形成。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上。研究人员在人类胎儿和再生骨髓中鉴定出共同表达内皮和
研究揭示亚实性肺腺癌结节肿瘤微环境特征
随着低剂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 技术在肺癌筛查中的普及,肺结节的检出比例大幅度提高[1]。依据在CT下能否完全遮盖肺实质可将肺结节分为实性和亚实性两类,而亚实性结节(Subsolid Nodule, SSN)又可根据有无实性成分进一步分为磨玻璃结节和部分
银环蛇毒素及临床抗银环蛇血清评价研究获进展
蛇伤是一种热带病,由于经济原因或缺乏治疗药物——抗蛇毒血清,导致蛇伤患者有较高的伤残率和一定的死亡率。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生物毒素与人类疾病学科组以银环蛇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分离纯化的方法从银环蛇毒素中分离得到了高纯度的a-bungarotoxin、b-bungarotoxin和g-bungarotoxin三种银环蛇毒素。通过三种
揭示基因与环境因素“合谋”推动胰腺癌发生的分子机理!
2021年2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基因和环境如何协力在胰腺癌发生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就好像野草能在人行道的缝隙中生长一样,癌症通常也会在组织损伤处发生,这种损伤可能是感染、物理性损伤或某种类型炎症等,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幽门螺杆菌所诱发
Cell Rep: 成功在实验室环境中培育结膜组织
结膜组织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是最容易辨认的,它是眼睛功能和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确定驱动结膜细胞发育和成熟的关键蛋白质因子,在体外中产生了功能性结膜组织。
研究表明,这样的环境有益健康!
日益加速的城市化进程对心理健康和生物多样性都是一种威胁。预计到2030年,全球城市覆盖面积将增加到190万平方公里,52亿人将生活在城市地区。抑郁症,特别是在城市地区,患病的人数明显上升。除其他因素外,心理健康程度也会受到生活环境类型的影响。以前的研究表明,城市绿地对心理健康不佳的人有积极的好处,但这些研究大多使用自我报告的测量方法,因此很难比较结果,也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