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 Reports:研究揭示piRNAs调控的新机制决定飞蝗后代数量的变化

自然界中,很多动物会根据环境的变化来调节繁殖对策,产生不同数量的后代。

2022-05-06

Theranostics: 模拟微生物与肿瘤微环境的相互作用开发肿瘤治疗药物

据报道,癌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21世纪折磨全球生活质量的疾病。由于其诊断和治疗仍然具有挑战性,因此一直存在紧迫感。

2022-05-05

渔用化学品对水产品药残机制和环境影响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院质量与标准研究中心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科研人员合作,在渔用化学品对水产品药物残留机制和环境影响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2022-05-05

MC:郑州大学团队发现胃癌免疫治疗新靶点,首次揭示其在塑造胃癌免疫微环境中的作用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位居我国癌症发病率第3位[1]。FDA批准使用PD-1/PD-L1抑制剂治疗胃癌,但是其客观响应率仅有22%左右[2],因此我们需要对胃癌抵抗免疫治疗的机制做更深入的研

2022-05-06

康乐院士团队合作揭示piRNAs调控的新机制决定了飞蝗后代数量的变化

自然界很多动物都会根据环境的变化来调节繁殖对策,产生不同数量的后代。

2022-04-29

Science:构建渐进式基因组编辑的人类黑色素瘤模型,揭示突变对肿瘤和微环境的影响

癌症的发生是由于多个基因的突变使原本正常的细胞发生癌变,而且这些突变通常是长期积累的,在患者的肿瘤中产生了表型的多样性。特定癌症类型的特定基因改变与预后、对治疗(尤其是靶向治疗)的反应或抗性、以及肿瘤

2022-04-30

Nature:科学家揭示影响人肠道微生物群的环境因素!

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和功能的改变与多种疾病有关,包括胃肠道和代谢疾病以及精神障碍。肠道细菌和微生物途径对宿主代谢和免疫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群可以改变的事实,提高了人们对开发微生物组靶向疗法的兴趣。

2022-04-19

Cancer Cell:解析肿瘤微环境形成的潜在影响因素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张泽民教授、任仙文副研究员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外科彭吉润教授合作,在国际期刊

2022-04-04

科学家发现白垩纪末期大灭绝后胎生哺乳动物大脑的变化情况

研究人员认为,灭绝后早期随着稀有幸存者填补了空缺的生态位,体型优势尤为重要。随着生态位的饱和和竞争加剧,生存需要大脑变得更加强大。

2022-04-13

the ISME Journal:环境影响细菌竞争的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董涛团队揭示了环境因素决定细菌在VI型蛋白质分泌系统(T6SS)介导的竞争中的生存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Abiotic fact

2022-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