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厦门大学团队发现应激耐受产生的分子机制及其在食道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近日,厦门大学药学院Dieter A. Wolf教授课题组在国际著名分子生物学期刊EMBO Journal上发表题为“Dual roles of HSP70 chaperone HSPA1 in quality control of nascent and newly synthesized protein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热应激过程中HSPA1和26S

2021-07-07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DNA损伤修复:靶向癌症治疗的历史视角、机制途径和临床翻译

随着DNA损伤的增加,基因组不稳定是各种癌症的标志。放疗和化疗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通常基于癌症的这一特性。然而,放疗和化疗也伴随正常组织损伤等不良反应。靶向癌症治疗通过为缺乏特定DNA损伤反应功能的癌症患者量身定制治疗,具有抑制癌细胞DNA损伤反应的潜力。显然,了解DNA损伤修复在癌症中的更广泛作用已经成为癌症靶向治疗的一个基本和有吸引力的策略,特别是在之前科

2021-07-16

Nature Communications:揭示糖基化酶介导的DNA损伤修复新机制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伊成器教授团队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高毅勤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合作发表题为“DNA repair glycosylase hNEIL1 triages damagedbases via competing interaction modes”的论文,揭示了DNA糖基化酶hN

2021-07-07

Hepatology:SLU7可防止氧化应激保护肝脏分化,保护肝脏免受损伤

肝细胞去分化正在成为肝病进展的重要决定因素。成熟肝细胞特性的保持依赖于一系列关键基因,特别是转录因子肝细胞核因子4(hnf4α),但也有像slu7这样的剪接因子。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变得失调,以及它们在导致肝病方面的损害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从机制上讲,作者证明了SLU7通过其保护肝脏免受氧化应激的能力,在保持HNF4HNF4HNF4=

2021-07-06

微流控泳生物传感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孙佳姝课题组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教授江泽飞、张少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戴波等合作,在基于功能核酸的微流控热泳生物传感领域取得系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 12, 2536)和《纳米·今日》(Nano T

2021-06-16

Molecular Cancer:CHEK1和CircCHEK1_246aa诱发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不稳定和骨损伤形成

多发性骨髓瘤(MM)仍是一种不治之症,其特征是骨髓浆细胞克隆性增生。因此,有效的治疗干预必须同时针对骨髓瘤细胞和骨髓利基。该研究结果表明,靶向CHEK1mRNA和CircCHEK1_246aa编码的酶催化中心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靶向MM细胞和BM利基的治疗方法。图片来源:https://doi.org/10.1186/s12943-021-01380-0多发性骨

2021-07-06

Theranostics:生物人工肝治疗减轻猪急性肝功能衰竭和肝外器官损伤

急性肝功能衰竭(ALF)导致严重的肝脏损伤和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多器官衰竭,短期死亡率高。生物人工肝(BAL)治疗因缺乏合适的生物反应器和载体来维持肝细胞功能,以及对BAL治疗ALF和肝外器官损伤的机制认识不清,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最近,作者利用纤维支架生物反应器(FSB)对原代猪肝细胞(PPHs)进行高密度三维培养,结合吸附成分构建了BAL,并在D-半

2021-06-25

C型尼曼-匹克病(NPC)新药:首创休克反应诱导剂Miplyffa(arimoclomol)遭美国FDA拒绝批准!

目前,仅有一种NPC治疗药物miglustat(麦格司他),已在中国上市!

2021-06-20

长庚大学:博莱替尼通过抑制Src家族激酶磷酸化和活性减轻中性粒细胞炎症和肺损伤

中性粒细胞过度激活在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博莱替尼(Bletinib(3,3’-dihydroxy-2’,6’-bis(p-hydroxybenzyl)-5-methoxybibenzyl),)是1983年首次从白头翁中提取的一种天然联苄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和抗有丝分裂活性。在本研究中,作者评价了博莱替尼对人中性粒细胞炎症和脂多糖(

2021-06-29

Cancer Discov:红肉摄入或会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机体发生DNA损伤相关的遗传突变

2021年6月26日 讯 /生物谷BIOON/ --如今研究人员发现多种风险因素与结直肠癌(CRC)发生有关,然而其在患者肿瘤发生中的直接诱变效应却并未阐明。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ancer Discovery上题为“Discovery and features of an alkylating signature in colorectal cance

2021-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