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最新Science论文:有毒金属污染威胁14亿人健康!
该研究估计,全球约 14%-17% 的耕地土壤受有毒金属污染,其中至少有一种有毒金属含量超过了农业安全阈值,约 9-14 亿人口生活在超过人类健康和生态阈值的有毒金属污染区域。
2025-04-24
2024年度拜耳中国科研合作奖揭晓,来自北大/清华的多位学者获奖
2025-04-03
Cell Metabolism:清华大学王一国团队等揭示新型肠促激素Famsin的稳糖作用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肠促生存素(Famsin)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及其在维持血糖稳态中的关键作用。
2024-12-23
Immunity:清华大学祁海团队破解B细胞免疫记忆形成关键机制——IL-9-ZBTB18信号轴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鉴于白细胞介素-9(IL-9)对于正常的抗体二次应答的重要性,研究团队重点关注了 IL-9 诱导记忆程序的机制。
2025-03-22
清华大学俞立团队揭示迁移体介导的细胞因子包装释放和靶向递送新机制
这项研究表明,迁移体包装释放细胞因子可能是在循环系统中建立局部细胞因子梯度的关键机制,提出了细胞因子释放和递送的新机制,为免疫应答调节提供了新见解。
2024-12-14
Nature子刊:清华大学江鹏团队揭示巨噬细胞代谢重编程提高抗病毒免疫能力
研究团队发现,病毒感染引发的炎症刺激会导致巨噬细胞中的尿素循环和三羧酸循环代谢发生协同重编程,从而形成一个被称为天冬氨酸–精氨基代琥珀酸旁路的闭环代谢通路。
2025-04-20
Nature Cancer:清华大学郑撼球团队揭示MALT1的双重促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并开发ASO疗法
该研究发现,MALT1 通过其死亡结构域和副胱天蛋白酶结构域发挥双重促肿瘤免疫逃逸作用,而使用反义寡核苷酸(ASO)靶向 MALT1 的这两个结构域,可克服肿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耐药性。
2025-03-16
清华大学/西湖大学合作发表Immunity封面论文,揭示肠道神经-ILC2的双向通讯抑制了抗蠕虫免疫反应
该研究揭示了在蠕虫感染过程中,2 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产生的 IL-13 会使肠道内在神经元(iEN)发生活化,上调 β-CGRP 的表达,从而抑制 ILC2 介导的抗蠕虫免疫反应。
2025-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