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海洋性肥料确保食物源头安全得国际专家认可

北京雷力(集团)公司通过应用海洋性肥料,实施农作物全程营养套餐施肥方案,已为7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天然有机的作物营养剂和作物保健产品及技术服务,并初步构建起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从源头上保障了食物的安全。 这是记者日前从在京举行的由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办、以“食物安全与营养改善”为主题的“食物与营养国际研讨会(2011北京)”上获悉的。

2015-02-15

山东威海打造中国最大的海洋生物产业化基地

在传统的海洋发酵生物饲料、生物制药、藻类开发、海珍品深加工产业的基础上,威海金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投入300多万元用于新产品研发和技术革新,“自主加外援”的研发体系已初具规模。公司推出海珍品循环水养殖系统,致力于打破传统水产养殖的瓶颈,模拟工厂养殖方式,实现离岸养殖。

2015-02-16

中国赞赏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工作

中国代表团团长、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参赞曲文胜23日出席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首府霍巴特开幕的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国际会议时,对该委员会长久以来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赞赏。 曲文胜说,海洋保护区议题是委员会目前的重要议题之一,他期望在尊重《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的原则、基于科学依据的前提下,本着合作与妥协的精神,本次会议能在此议题上有所进展。

2015-02-16

NAT COMMUN:海洋藻类Nannochloropis gaditana基因组测序

佛吉尼亚生物信息学研究所(VBI)的研究人员已经装配好了海洋藻类基因组序列草图,可帮助科学家们发现生产生物柴油燃料最适藻类。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大家一致认为,防止潜在能源危机和减少温室气体必需要开发出可替代的再生燃料来源。科学家们已经尝试了各种来源,例如从玉米乙醇到大豆生物柴油。

2012-11-18

山东省海洋生物功能分子应用工程实验室落户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

日前,从烟台市发改委获悉,依托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的山东省海洋生物功能分子应用工程实验室已经入围"山东省发改委2014年认定山东省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名单。

2014-05-15

浙江天台盆地新发现一枚形状似鸟蛋的恐龙蛋化石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张蜀康博士、邹晶梅博士及博士研究生王敏与浙江自然博物馆合作研究了一枚发现于浙江天台盆地晚白垩世地层中的蛋化石。该蛋化石仅4.5cm长,有明显的尖端和钝端,外形与鸟蛋非常相似,却显示出恐龙蛋的蛋壳显微结构。这项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最新一期的Historical Biology。

2014-05-19

新疆北部泥盆纪植物莱氏蕨化石研究获进展

近期,《国际植物学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发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徐洪河副研究员等人对新疆北部泥盆纪植物莱氏蕨化石研究的最新成果,提出了陆生植物最早在泥盆纪早期就具有攀援习性的可能性。 莱氏蕨(Leclercqia)是一种研究历史悠久,研究程度深入,也广为学者所熟知的植物之一。

2011-09-05

Nature:中国发现最古老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

英国《自然》杂志8月25日发表中美科学家的研究文章,介绍了迄今为止发现的人类最古老的“曾祖母”——中华侏罗兽。 中华侏罗兽化石2009年发现于中国辽宁建昌县玲珑塔地区,地质年代距今1.6亿年,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真兽类(有胎盘类)哺乳动物化石记录。此前这一纪录为中国辽宁省凌源市发现的攀援始祖兽保持,其地质年代距今约1.25亿年。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