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基因打靶技术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朱健康领衔的研究团队,在植物基因组编辑领域再次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采用修饰后的DNA片段作为供体,在水稻上建立了一种高效的片段靶向敲入和替换技术,高至50%的靶向敲入效率将极大地方便植物的研究和育种。7月6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近年来,CRISPR/Cas介导的植物基因
研究揭示脱落酸与茉莉酸协同调控水稻种子萌发的新机制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种子发育课题组在New Phytologist在线发表了题为“Abscisic acid promotes jasmonic acid biosynthesis via a 'SAPK10-bZIP72-AOC' pathway to synergistically inhibit seed germination in ri
海水稻在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插秧
记者6日从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官方获悉,经过平整,柴达木盆地部分戈壁滩变成水田,海水稻在柴达木盆地正式插秧。海水稻又称高寒耐盐碱水稻,是一种介于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间的普遍生长在海边滩涂地区,具有耐盐碱的水稻,还抗涝、抗病虫害、抗倒伏等特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海水稻青岛团队——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盐碱地稻作改良技术处处长吴占勇介绍,今年是该团队
研究发现mRNA m5C修饰调控水稻高温敏感性
全球气温变暖带来的异常高温常常影响水稻的生产。耐受温度胁迫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受到多基因遗传控制以及DNA和组蛋白等修饰的表观遗传调节。mRNA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后调控方式,它调控mRNA的成熟、加工、三维结构形成、运输、翻译及稳定性等过程,其中6-甲基腺嘌呤(m6A)修饰的研究比较深入,而对5-甲基胞嘧啶(m5C)修饰的生物学功能了解较少。
研究发现GDSL家族脂酰水解酶MHZ11调控水稻根部乙烯反应机制
乙烯在单子叶作物水稻适应半水生环境以及调控多种农艺性状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课题组建立了一个有效的突变体筛选系统,筛选了一系列水稻乙烯反应突变体,命名为猫胡子突变体(mhz)。通过对水稻乙烯突变体的分析,鉴定了与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相比保守的组分,发现了乙烯信号途径的新调控组分及与其它激素互作的新机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人员进一步对一个水稻乙
研究揭示OsPID调控水稻花器官发育的分子机制
水稻是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主粮,其产量主要受每穗粒数、每株穗数、千粒重等影响。其中每穗粒数与每穗颖花数密切相关,因此颖花的发生和发育直接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在拟南芥中,PINOID (PID)可以通过调控生长素外流载体PIN家族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来调节生长素的分布(Friml et al., 2004; Lee and Cho, 2006)。AtPI
赤霉素信号传导新机制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研究获进展
上世纪60年代,以矮化育种为标志的“绿色革命”使水稻和小麦具有耐高肥、抗倒伏和高产的优良特性,但同时也存在氮肥利用效率低的缺点,其产量增加对化肥的依赖性高。持续大量的氮肥投入不仅增加种植成本,还导致环境污染。农业农村部公布2019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的化肥利用率为39.2%,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农业国家水平。如何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氮
袁隆平推出“袁梦计划” 3年种植耐盐碱地水稻20万亩
“好吃好吃……”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13日在三亚端着刚刚出锅的“袁蒙大米”吃了起来,连说多个“好吃”。记者与一众参会嘉宾也品尝了这款耐盐碱地水稻大米,口感获得众人称赞。13日,正在三亚工作的袁隆平,在工作间隙与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事业部推出“袁梦计划”,未来3年,在内蒙古兴安盟合作开发耐盐碱地水稻种植20万亩,让当地水稻种植户收入实现翻番。此前,袁隆
我国科研人员培育出可生态还田的新型“脆秆水稻”
秸秆还田利用是一种生态环保的秸秆处理方式,但存在一系列技术难题。中科院研究人员历时5年培育出一种脆秆水稻品种“科辐粳7号”,今年以来试种显示其秸秆易粉碎、降解,不仅可还田还可作为牛羊饲料,同时稻米产量和品质不受影响,该品种日前通过了专家组审定。焚烧秸秆会污染环境,让其在田间自然降解、成为肥料是一种环保处置方式。但传统的水稻秸秆很有韧性难以折断、粉碎,机械收割机上需加装专门的粉碎设备,增
水稻亚种镉积累差异的生理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吴跃进团队在水稻籼粳亚种镉积累差异的生理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工作为镉污染区选择合适水稻品种和田间管理措施,降低水稻生产镉暴露风险提供理论依据。相关成果在国际期刊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发表。水稻是占全球半数以上人口的重要的主食,也是重金属镉的主要暴露源,长期接触高浓度镉可能导致多种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