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Metabolism揭示:限时进食通过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改善代谢性肝病新机制
本研究揭示了限时进食影响肝脂肪变性的机制,发现扭链瘤胃球菌及代谢物2-羟基-4-甲基戊酸(HMP)在改善MASLD/MASH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为代谢紊乱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Biotechnol:患者特异性“迷你结肠”能对肿瘤微环境复杂性进行长期模拟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患者特异性的结直肠癌模型,能够对肿瘤微环境复杂性进行长期模拟,为药物筛选、个体化治疗和肿瘤微环境研究提供了新工具,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J Hematol Oncol | 华东师范大学杜冰团队发现表达FFAR2的髓源性抑制细胞驱动癌症免疫逃逸
该研究报告了SCFAs(乙酸)在患者和小鼠肿瘤组织中的显著积累,以及FFAR2在更具免疫抑制性的MDSCs中被乙酸激活,这被证明对免疫抑制和癌症进展至关重要。
Nat Med:临床试验表明TCR-T细胞免疫疗法有望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这种称为TCR-T细胞疗法的细胞免疫疗法克服了细胞免疫疗法中的两个难题:如何产生大量能特异性识别癌细胞的T细胞,以及如何提高经过基因改造后的T细胞灌注回相同患者体内后的增殖能力。
Cell | 肿瘤细胞状态和异质性的发育约束模型
该研究提出了肿瘤细胞状态和异质性的“发育约束模型”,该模型将肿瘤异质性的起因与发育限制统一起来,为理解肿瘤细胞行为提供了新的见解。
Adv Sci丨浙江大学朱成梁/蒋莉/曹戟揭示其在巨噬细胞中去乙酰酶非依赖性促炎功能
在这项研究中,发现了HDAC7以前未被探索的、不依赖去乙酰化酶的促炎作用,并报道了第一个体内有效的HDAC7特异性降解剂B4。
PLoS Pathog:EB病毒和大脑的交叉反应性 科学家揭示人类多发性硬化症发生背后的可能性机制
来自伯明翰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分析了来自MS患者和感染EBV以及从最近感染EBV引起的腺热中恢复的患者机体的血液样本,揭示了人类多发性硬化症发生背后的可能性分子机制。
Nat Commun揭示:肠道IDO在调节色氨酸代谢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全身性影响
这项研究揭示了肠道IDO在调节色氨酸代谢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全身性影响,为开发针对肠道相关炎症性疾病的新型治疗策略开辟了新的途径。
Science子刊:Aaron Johnson/程功团队揭示感染和慢性疾病激活的系统性“大脑-肌肉”信号轴
该研究表明,感染和慢性疾病激活了一个系统性大脑-肌肉信号轴,在该信号轴中,中枢神经系统(CNS)来源的细胞因子绕过连接组,直接调节肌肉生理,突出了IL-6作为疾病相关肌肉功能障碍的治疗靶点。
Science:实验性单次注射疗法展现惊人潜力,能够在长达30周内显著压制非人灵长类动物体内的SHIV水平
研究人员通过数学模型预测,单次TIP注射可能将病毒水平永久降至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HIV传播阈值以下,意味着单次TIP注射可能阻止HIV感染者向他人传播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