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创立高效便捷植物遗传转化新方法
11月27日,《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与生物技术研究所科研团队的一项联合研究成果。他们利用磁性纳米粒子作为基因载体,创立了一种高通量、操作便捷和用途广泛的植物遗传转化新方法,推动纳米载体基因输送与遗传介导系统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开辟了纳米生物技术研究的新方向。发展高效、安全的新型遗传转化方法,一直是基因工程、分子
Molecular Plant:科学家揭示茉莉酸调控植物开花分子机理
生殖是生物体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在被子植物中,开花使植物从营养生长阶段顺利过渡到生殖生长阶段,从而保证植物种子的产生。植物开花的过程受到内外源因素、各种信号网络及众多基因的综合调控。此前研究表明,除了传统的开花诱导途径之外,植物激素茉莉酸信号途径也参与了开花诱导过程;然而,茉莉酸调控植物开花的分子机理仍不清楚。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组和
科学家揭示植物细胞核纤层类似蛋白调控植物免疫新功能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方玉达研究组,以Lamin-like proteins negatively regulate plant immunity through NAC WITH TRANSMEMBRANE MOTIF1-LIKE9 and NONEXPRESSOR OF PR GENES1 in Arabidopsis thaliana为题的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Mo
科学家发现植物激素“核受体”作用机理
激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对环境适应性的方方面面。传统认为,植物激素的受体定位于细胞膜上。最近研究表明,茉莉酸、生长素等激素的受体却定位于细胞核中,这类似于动物激素的“核受体”。目前,人们对植物激素“核受体”的生理意义及作用机理尚所知甚少。茉莉酸来源于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激素,调控植物的免疫反应和适应性生长。对应于病虫侵害或其它逆境刺激,活性茉莉酸被其“核受体”COI1识别而释放核心转录因子
遗传图谱、基因剪辑:看中国植物学家如何种葡萄
8月,正是葡萄应季上市的时节。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内,一排排葡萄藤架上也果实累累,每排两端的牌子上写有品种名称,还未正式命名的就以数字编码代称。这些葡萄,虽然味道“不同寻常”,却不会在市场上售卖。它们肩负着更为重要的使命,科学家们要用它们进行样本研究,从而培育出更多适合中国栽种的优质葡萄品种。据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葡萄科学与酿酒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李绍华介绍,目前,植物所已选育出24个新品种
科学家“劫持”植物造疫苗 可靶向多种棘手病毒
近日,BBC报道了一项研究:来自诺福克的约翰·英纳斯中心(John Innes Centre, in Norfolk)的团队“劫持”了一批类似烟草的植物,使脊髓灰质炎疫苗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并有可能改变疫苗生产。据悉,这种疫苗是一种“真实的模拟”(authentic mimic)脊髓灰质炎病毒,称为病毒类粒子。表面上看,它和脊髓灰质炎病毒几乎是一样的,但就像人体模型和人的区别一样,前者里
PNAS:科学家揭示寄生植物菟丝子可在寄主间传递信号
寄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互作关系。在被子植物中,寄生植物有3000多种,占到大约1%。寄生植物通过一个特殊的器官——吸器,从寄主获取营养、水分等生长所需物质,寄主生长和繁殖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生态和进化,寄生植物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菟丝子是旋花科的茎全寄生植物,其大多数种类的叶片和根在进化过程中已经完全退化消失,只有少数种类还残存微弱的光合能力。
为何植物性饮食对机体健康很重要?科学家教你如何健康饮食!
2017年7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植物性饮食通常被认为对机体健康有益,然而目前澳大利亚人却吃了很多肉,而且有时候他们并不愿意从日常饮食中完全去除肉,因此我们知道这一点很重要,即摄入植物性饮食并不代表会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植入性饮食中富含蔬菜、全麦面包和谷物、豆类、水果,当然了,我们还可以稍微摄入一些瘦肉和低脂乳品等;一项对澳大利亚人群进行的调查发现,70%的人群都认为植物性饮食能
中国科学家揭示植物病毒传播的秘密通道
番茄是全世界广受欢迎的一种食物,每一个来到餐桌的番茄,都是逃脱于田间“超级害虫”的幸存者。科学家研究了50多年,对于田间这场“明争暗斗”有了越来越清晰的了解。6月13日,《美国科学院院刊》在线刊登了来自浙江大学农学院昆虫科学研究所王晓伟教授团队的最新发现,予以番茄致命一击的植物双生病毒,会借助其媒介昆虫——烟粉虱的繁衍,让其传播力倍增。这是科学界第一次发现植物病毒是否经卵传播与介体昆虫的发育阶段有
Plant Cell Reports:科学家确认水生异形叶发育机制研究的模式植物
一些水生植物的沉水叶与陆生叶存在明显差异,被称为异形叶。异形叶的发育受到诸多环境因子的影响和植物激素的调控,其分子机制有待阐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植物生理学科组将以往报道的异形叶植物做了收集和筛查,试种了前人报道的水毛茛、水马齿、狐尾藻和水生蔊菜等,发现水毛茛体积过大,水马齿和狐尾藻异形叶性不够明显,水生蔊菜难于转化且对植物激素的反应不够典型,它们作为模式植物均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