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科学家发现有助于促进皮肤癌发生的双重细胞因子
来自耶鲁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识别出了一种“细胞间谍”,其或能诱骗某些免疫细胞来帮助潜在的致死性皮肤癌繁殖,相关研究结果或能为皮肤癌高风险人群提供新的治疗途径,比如移植患者以及白皮肤的人群等。
Nat Commun:特定的转录因子BATF3及其靶向基因或有望帮助开发治疗罕见白血病类型的新型疗法
来自维也纳医科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阐明,转录因子BATF3及其靶向基因或在肿瘤细胞的生长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相关研究结果或有望帮助科学家们开发治疗癌症的新型疗法。
美国FDA批准同类首个组织因子(TF)靶向抗体偶联药物(ADC)Tivdak:可诱导持久缓解!
2期临床显示,Tivdak治疗的总缓解率(ORR)24%、缓解持续时间8.3个月,而标准疗法的ORR通常低于15%。
J CLIN IMMUNOL:一种新的STK4突变通过细胞因子诱导的粘附和趋化基因的失调来损害T细胞免疫
人类丝氨酸/苏氨酸激酶4(STK4)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AR)遗传病,会导致联合免疫缺陷和严重的T细胞淋巴细胞减少症,其特点是易患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皮肤粘膜念珠菌病、淋巴瘤和先天性心脏病。该研究分析了这种新变异在先天和适应性细胞介导和体液免疫反应中的功能后果。
Nat Cancer:肺部驻留棒状细胞激活后释放的分泌因子可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组由排列在肺部气道的棒状细胞分泌的抗免疫抑制因子。他们发现在一种肺癌小鼠模型中,这些棒状细胞因子能抑制高度强效的称为髓样源性抑制细胞(MDSC)的免疫抑制细胞。
世界上最初的细胞或许是利用温度来进行分裂的!
来自法国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表示,一种简单的机制或许是原细胞(protocells)生长和自我复制的基础,原细胞是现代活细胞的假定祖先;其是由双层膜所包裹的一种囊泡结构,有可能类似于第一个单细胞共同祖先(FUCA)。
丝状蓝细菌细胞分裂-细胞分化间的联动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丝状蓝细菌(蓝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多细胞生物之一。较多丝状蓝细菌如鱼腥蓝细菌Anabaena/Nostoc PCC 7120(Anabaena),可在培养基中缺乏化合态氮源的情况下,分化出可利用氮气作为氮源的、执行固氮作用的特殊细胞,称为异形胞。两个异形胞之间一般间隔10个左右的营养细胞。营养细胞执行光合作用并由此利用二氧化碳作为碳源,异形胞执行固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