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的变革:自动化+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游戏规则”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生命科学领域发展的愈加火热,已成为主导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正如中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刘慈欣所描述的那样,人工智能所开启的这条进化之路将比自然进化快千百倍。
Cancer Immunology Immunotherapy:CD16xCD33双特异性杀伤细胞衔接器(BiKE)在小儿AML和双表型ALL患者中的潜在免疫治疗作用
急性白血病是儿童中诊断出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儿童癌症诊断的30%,绝大多数(80%) 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而其余的被诊断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其中,大约25%的双表型或双系ALL表达髓系特异性抗原CD33,因此,CD33+白血病患者标志着一个高危人群,迫切需要新的策略来促进免疫系统克服恶性肿瘤而不增加进一步危及生命的毒性。自然杀伤(N
Nature Communications: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算法优化序列特异性的C-to-G单碱基编辑器
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Optimization of C-to-G base editors with sequence context preference predictable by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研究员孙
行业报告:中国人工智能全球领先,AI+医疗跨界人才紧缺
全球专业招聘集团瀚纳仕日前发布了2021年《中国大陆科技行业报告》,报告表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拥有全球近60%大数据专家。然而随着产业不断细分,新赛道日新月异,人才的供给端与需求端存在差异,在AI赋能的跨界领域,人才竞争更是日益激烈。 过去几年来,AI+医疗健康的跨行业发展愈加火热,人工智能已成为主导新一轮医疗健康产
全球智能辅听市场迎来深圳“搅局者”
“首先让我们听一听全球7亿听障人士在听力衰退后听到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同样的声音,我们再用市面上价值2万元的助听器听一下效果。”“下面是经过我们处理后的声音效果。”2019年9月,在由英国约克公爵安德鲁王子建立的全球创新创业孵化平台——“龙门创将”全球创新创业大赛中国赛区总决赛现场,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的张健钢及其团队通过三段简单的音频,“俘获”
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 :完成全球首个眼科多病种人工智能真实世界研究
科技赋能健康中国,医学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有望解决医疗资源短缺难题,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全民健康发展战略目标。近年来,医学人工智能研究开始进入临床实践阶段,但由于真实世界环境复杂,高性能的深度学习系统在临床真实环境中往往“水土不服”,表现出模型鲁棒性不理想和现场拍摄图片难以识别等,严重阻碍医学人工智能的临床转化应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作为
PNAS:新型“合成性铰链”或是革命性智能胰岛素疗法开发的关键
2021年8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胰岛素信号的传递需要构象的改变,尽管游离激素及其受体各自会采用自抑制的构象,但其结合往往会导致结构重组。对于依赖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的控制是一项全职的工作,但如果他们的药物能为其做这些工作(血液中的胰岛素能对血糖水平做出反应并适时调整),那又会怎样呢?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
“刷”智能设备10分钟,让阿兹海默症提前“现形”!AI设备获FDA突破性产品认定
近日,数字医疗企业Altoida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 已授予该公司神经病学预测系统突破性医疗器械称号,以帮助预测55岁以上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人是否会在 12 个月内转变为阿兹海默症。如果该产品最终上市,将成为第一个获批在症状出现前预测阿兹海默症发病概率的诊断工具。据悉,这款系统是20年大脑科学研究的结晶,包含一系列针
Nat Commun:开发出插拔式比率生物荧光传感器,可快速准确地定量检测样品中的蛋白和抗体
2021年8月9日讯/生物谷BIOON/---检测SARS-CoV-2冠状病毒刺突蛋白和抗SARS-CoV-2抗体的家庭测试套件使用起来快速简单,但缺乏实验室测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和乌特勒支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出一种新型传感器,它将目前基于实验室测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与目前家庭测试的速度和低成本相结合。这种新型传感器使用一
人体可完全吸收的临时心脏起搏器问世
美国西北大学和和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描述了一种“临时性的”、可植入的心脏起搏器,无需引线或电池,并在一段时间后可被身体完全吸收。这种装置已经过一系列动物模型测试,能帮助需要暂时支持以维持心率的患者从心脏手术中康复。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上。在心脏手术后的恢复期间,需要暂时地使用心脏起搏器,这种“临时性”植入式心脏起搏器,通常需要穿过皮肤插入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