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光:数字化成防疫工具 公共卫生事业需培养“医学侦探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7日在上海表示,数字化已成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具箱”的工具之一。除了发展数字化,公共卫生事业还需要培养“医学侦探”。当日,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网络、中新社国是论坛共同主办,强生中国支持举办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智慧医疗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曾光在论坛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携手深信服,加速行业数字化升级发展
10月23日,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以下简称“中国非公医协”)与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信服”)在上海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在医疗信息化人才培养、非公立医疗信息集成及互联互通、非公立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标准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推进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升级,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更公平、更有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惠及更多民众。
西安杨森携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打造互联网医院新模式,进一步推动数字化医疗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西安杨森将开展战略合作,旨在打造开创性的互联网医院新模式,以肿瘤(包括血液肿瘤和实体肿瘤)、免疫学和肺动脉高压领域为合作起点,为患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线上诊疗和疾病管理解决方案。这一合作还将在甘肃省甘南地区开展试点,通过支持当地医院建设和数字化发展,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助力医联体建设,提高人民的健康生活水平。
数字化赋能智能制造,持续加码中国市场
庚子年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2020年变得与以往不同。新冠的爆发不仅带来了严重的社会经济挑战,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举国努力之下,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企业复工复产,恢复经济发展也成为“后期情时代第二个战场”。
Nat Med:开发出一种基于智能手机检测2型糖尿病的数字生物标志物
2020年8月24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数字生物标志物(digital biomarker)”,它使用智能手机的内置摄像头来检测2型糖尿病,从而有可能为抽血和基于诊所的筛查工具提供一种低成本、在家使用的替代方法。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8月17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Medicine
Science:首次构建出人脑细胞结构数字图谱---Julich-Brain
2020年8月1日讯/生物谷BIOON/---Julich-Brain是第一个人脑三维图谱的名称,它以微观分辨率反映了大脑结构的变化。该图谱有近250个结构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是基于对10个大脑的分析。24000多张极薄的大脑切片由专家们进行数字化处理、三维组装和绘制图谱。作为欧洲人脑计划(European Human Brain Project)的EBR
后疫情时代的数字化医疗浪潮下,如何以患者为中心传递医学价值?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纵深发展,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的研发应用,医疗健康领域的数字化正迎来发展的“春天”。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2019年,中国数字化医疗市场的用户渗透率由38%增长到了70%,对应的市场规模则由110亿元增长到270亿元,数字化浪潮已然到来。而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进一步加速了数字化医疗的发展,使更多线上医疗行为“常态化”,包
罗氏推出自动化数字病理算法uPath PD-L1,提高肺癌(NSCLC)诊断的速度和准确性!
uPath PD-L1(SP263)图像分析算法是第一个面向临床市场的新一代CE-IVD PD-L1算法。
光电一体化芯片PCR领域取得进展
作为基因检测的金标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疾病检测工具。目前,众多疾病的临床检测均采用实时荧光PCR(RT-PCR)技术作为核心手段。但是,RT-PCR技术在灵敏度、检测限、分析成本以及基层诊断疾控普及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吴文明在长春光机所率先开展了聚合酶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