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通过在肿瘤位点提高免疫力来增强机体的抗癌作用效果
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对小鼠进行研究发现,利用纳米技术来提高癌症肿瘤位点的免疫反应或许能增强晚期疾病中免疫疗法治疗的效率。
西氏SmartDose™给药平台荣摘行业双奖,市场潜力及患者依从性均显卓越
2021年12月15日,注射剂药物包装和给药创新解决方案的全球引领者——西氏医药包装(NYSE:WST)凭借其SmartDose™给药平台及可穿戴式电子注射器一举荣获2021年度医药包装及给药装置创新奖(2021 InnoPack Awards China)的“市场潜力奖”及“依从性设计奖”双项大奖。
《自然》子刊:砒霜抗癌,中国科学家还有新招!
近日,由中科院过程工程所马光辉研究员和魏炜研究员、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南方医科大学李玉华教授联手,对于砒霜治疗白血病的疗法进行了创新性续写。他们发现CD71可以作为白血病的治疗靶点,并利用CD71的配体——铁蛋白作为载体,成功装载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药物,显着提高三氧化二砷药物在多种白血病治疗中的靶向性,有效抑制白血病进展。文章发表在《自然》子
Cell Reports:潜在明星抗癌靶点可能会促癌?这一靶点是否有未来?
Shp2,可谓是近几年一个新兴的明星抗癌药靶点,它是由Ptpn11基因编码的细胞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存活,直接作用于受体酪氨酸激酶 (RTK) 和细胞因子受体的下游,被认为是 PTP家族中第一个被证实的原癌蛋白。如今,经过充分验证, Shp2可以促进多种癌症的生长和存活,也因此正在成为治疗癌症的重要靶标。
抗疟药物也能抗癌 印度学者发现:奎那克林靶向抑制FGFR1活性
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癌症死亡人数300万,肺癌遥遥领先,高达71万,其中85%的新诊断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为了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抗癌药物的研究成为新药研发的重中之重。印度博拉科学技术学院学者Makhan Kumar发现抗疟药物奎那克林能够与FGFR1的激酶结构域结合并抑制其活性,有望成为NSCLC
Blood:新型化合物caADAMTS13治疗中风的潜力巨大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配制和测试了一种新型血凝块破坏化合物,它能够有效地恢复中风小鼠模型的大脑中的血流,这就为更安全和更有效地治疗中风打开了大门。这种化合物---一种叫做caADAMTS13的酶---可能能够溶解对当前治疗有抵抗力的中风患者体内的血凝块。
脂肪源性细胞外囊泡中的多种rna及其治疗潜力
脂肪组织被认为是一种能量储存和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它通过血液循环产生和分泌大量的脂肪因子来调节远处的目标,特别是细胞外囊泡(EVs)。
Science子刊:新研究表明一些癌症药物有潜力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国家老龄化研究所(NIA)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现有的和新出现的癌症药物可能被重新利用,作为对有阿尔茨海默病遗传风险的人群进行临床试验的疗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11月10日的期刊上。
Nat Commun: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在凝胶中生长的迷你乳腺癌模型 或有望帮助开发更高效的抗癌疗法
来自赫尔辛基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方法,其或能在实验室条件下将激素受体保留在凝胶中培养生长的迷你乳腺癌中,这一发现为后期科学家们开发新型激素疗法,并研究个体药物反应和阐明药物耐受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