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首次鉴别出让寨卡病毒如此致命的关键蛋白
当寨卡病毒横空出世时科学家们对其知之甚少,在过去一年里研究者们通过深入研究来阐明寨卡病毒为何会引发一系列危险的健康问题,包括新生儿缺陷等,比如小头畸型和神经性问题(格-巴二氏综合征等),但研究者们并不知道寨卡病毒哪种蛋白会让其变得具有杀伤性,当然他们也不清楚这些蛋白质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默沙东抗病毒新药letermovir用于高危骨髓移植受者预防巨细胞病毒(CMV)感染III期临床获得成功
letermovir属于一类新的非核苷类CMV抑制剂,在美国、欧盟、日本均被授予孤儿药地位,FDA也已授予快车道地位。
Nat Microbiol:发现破坏疱疹病毒RNA运输的蛋白靶标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利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方法阻止疱疹病毒劫持宿主细胞中该病毒进行复制和导致疾病所需的重要通路。
科学家或将开发出新型的抗病毒疗法
来自美国莱斯大学 (Rice University)的研究者近日通过研究揭示了奥赛病毒(Orsay virus)感染特殊线虫的分子机制,他们希望通过研究可以阐明该病毒感染动物肠道的通用机制,从而帮助开发治疗病毒感染的新型疗法。
病毒或许是驱动机体蛋白质组氨基酸适应性改变的“罪魁祸首”
多年前,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David Enard就发现在人类和其它灵长类动物机体的基因组中存在一些适应性的信号,但当时研究者并不清楚到底是哪种选择性的压力驱动引发这些适应性的出现,Enard说道,我非常失落,这就好比在地上看见了脚印,但我却不知道是哪种动物留下的脚印儿一样,而病毒或许可以解释这种适应性表现,因为病毒可以同细胞中的细胞器相互作用从而在细胞内实现病毒的自我复制。
Nature:30年来首次揭示出朊病毒蛋白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当朊病毒蛋白突变后,其就会诱发疯牛病和克雅氏病,尽管这种蛋白在所有有机体中都存在,但研究者却对其功能并不清楚;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苏黎世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偶联特殊受体的朊病毒蛋白对于机体神经健康非常关键,相关研究或为开发治疗慢性神经性疾病的新型疗法提供思路。
徐文方——山东大学——基于生物学靶标的合理药物设计,主要包括以APN/CD13、MMP-2,9、NA(神经氨酸酶)等为靶标的抗癌、抗病毒先导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
基于生物学靶标的合理药物设计,主要包括以APN/CD13、MMP-2,9、NA(神经氨酸酶)等为靶标的抗癌、抗病毒先导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
苏艳芳——天津大学——药用植物皂苷类成分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研究;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抗菌中草药化学成分与作用机制的研究;活性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结构修饰与构效关系研究;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
药用植物皂苷类成分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研究;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抗菌中草药化学成分与作用机制的研究;活性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结构修饰与构效关系研究;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
王志玉——山东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和病毒学检验,包括:病毒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病毒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病毒感染的发病机理;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卫生微生物学与微生物检验等
医学分子病毒学和病毒学检验,包括:病毒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病毒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病毒感染的发病机理;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卫生微生物学与微生物检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