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关键蛋白或能预防严重脑损伤 并降低致死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风险
来自伊利诺伊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阻断HSV-1引发严重大脑损伤和患者死亡的分子机制。
Mol Cell:我国科学家揭示PRMT7的精氨酸单甲基化控制MAVS介导的抗病毒先天免疫机制
研究人员证实PRMT7在体外和体内都负向调节MAVS介导的抗病毒先天免疫反应,这显示了PRMT7和PRMT7介导的精氨酸单甲基化在先天免疫中的功能。
鉴定出裂谷热病毒利用Lrp1蛋白进入宿主细胞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裂谷热病毒通过利用一种通常参与从血液中摄取低密度脂蛋白的蛋白质---Lrp1---进入细胞内部。这一发现可能会导致预防裂谷热的疗法,或通过干扰这种病毒进入细胞的能力减少它的影响。
Science Advances:揭示朊病毒蛋白病理聚集多态性分子机制
Science Advances(影响因子14.136)以长文(Research 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梁毅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工作在原子水平上解析了朊病毒蛋白病理突变体E196K纤维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朊病毒蛋白病理聚集多态性的分子机制。论文题为“Genetic prion disease—related mutation E
默沙东口服抗病毒药物molnupiravir进入3期临床:用于COVID-19暴露后预防!
molnupiravir是一种口服强效核糖核苷类似物,可抑制多种RNA病毒的复制,包括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Trends in Immunology:解码多层随机抗病毒IFN-I反应的动力学
I型干扰素(IFN-I)反应最初被认为是在抗病毒免疫中起作用,但现在IFN-I被普遍认为具有多种免疫调节功能,如抗肿瘤反应、自身免疫表现和抗菌防御。鉴于这些关键作用,在体外、离体和体内病毒感染后,却只有一小部分细胞开始产生IFN-I。该研究强调需要创新的单细胞技术与数学模型相结合,以进一步揭示、理解和预测IFN-I系统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的复
研究揭示朊病毒蛋白病理聚集多态性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中心研究员刘聪课题组与武汉大学教授梁毅课题组合作,在Science Advance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Genetic prion disease–related mutation E196K displays a novel amyloid fibril structure revealed b
利用包装ZFP-DNMT3A融合蛋白的外泌体在体内高效抑制HIV病毒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希望之城和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抗HIV蛋白,可以抑制小鼠骨髓、脾脏和大脑中的HIV水平,并阻止这种病毒在这些部位中的复制。
默沙东向加拿大卫生部滚动提交molnupiravir: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COVID-19!
molnupiravir是一种口服强效核糖核苷类似物,可抑制多种RNA病毒的复制,包括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Sci Signal:一种“变节”蛋白质或会促进病毒在肝脏中横行霸道 有望成为开发肝癌疗法的新型靶点!
来自国立台湾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特殊的跨膜酶或在损伤肝脏细胞上发挥着强大的作用,跨膜酶,即一种嵌入到细胞上的蛋白质,其活性部分在细胞表面以下和表面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