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揭示锌指抗病毒蛋白ZAP识别RNA的分子机制
锌指抗病毒蛋白(Zinc-finger Antiviral protein,ZAP)是一种由宿主编码的重要抗病毒因子,ZAP特异能够抑制包括小鼠白血病病毒、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等在内的多种病毒复制。ZAP特异结合病毒的靶RNA序列,干扰靶mRNA的翻译起始。而ZAP识别RNA的序列特征和作用分子机制一直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我国科学家对不同ZA
Antivir Res:冠状病毒膜融合机制为抗病毒药物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潜在的靶标
2020年4月12日讯/生物谷BIOON/---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之前称为2019-nCoV)导致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鉴定出抗病毒治疗COVID-19的一个潜在的靶标。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4月6日在线发表在Antiviral Research期刊上,论文标
多篇文章聚焦科学家们在抗病毒研究领域取得新成果!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学家们在抗病毒研究领域取得新成果,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pt.wikipedia.org【1】JAMA:新型直接作用的抗病毒疗法或能有效清除丙肝病毒感染doi:10.1001/jama.2019.20788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JAMA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新型直接作
研究揭示鱼类天然免疫受体NOD1抗病毒作用机制
先天性免疫反应是机体防御外来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这种快速非特异性的反应依赖于模式识别受体对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与结合。核苷酸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Nucleotide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s, NLRs)家族成员NOD1是经典的抗细菌相关的胞内模式识别受体,尽管已有研究显示脊椎动物的NO
JAMA:新型直接作用的抗病毒疗法或能有效清除丙肝病毒感染
2020年3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JAMA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新型直接作用的抗病毒疗法或能高效清除丙肝病毒感染。美国预防卫生工作组(U.S. Preventive Health Task Force)提出了一项针对丙肝进行全面筛查的新建议,研究者建议,到目前为止,应该对
COVID-19传播的计算机模型如何帮助我们对抗病毒
2020年3月11日讯 /生物谷BIOON /——利用数学和计算机模拟传染病传播过程的科学家正在研究这种新型冠状病毒,试图预测这种全球疫情可能如何演变,以及如何最好地应对。但有些人说,利用这些建模工具和研究人员的发现,还可以做更多的工作。"这是一种临时的、自愿的努力,我认为这是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约翰霍普金斯卫生安全中心的传染病建模师Caitlin Rive
李兰娟呼吁深入研究病毒载量和抗体反应
当地时间3月23日,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陈瑜和李兰娟在在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传染病》(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发表评论文章“SARS-CoV-2: virus dynamics and host response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通讯作者。李
Sci Trans Med:急性抗病毒疗法有助于缩小HIV储藏库
在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期间,HIV会通过整合在宿主免疫细胞基因组中,形成“储藏库”,这是抗逆转录病毒疗法不能最终治愈患者的原因。
科学家鉴别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的潜在靶点!
2020年3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两个月内,一种此前并不为人所熟知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在全球开始传播,感染了超过10万人(新闻发布时的数据),而且目前感染人数还在持续上升,有效的应对措施需要有用的工具来帮助监测病毒的传播,同时研究人员还需要了解机体免疫系统如何对病毒产生反应。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Host &
新研究绘制出副粘病毒3D原子结构 助力抗病毒药物开发
美国科研团队首次绘制出副粘病毒一个关键酶的3D原子结构,可帮助开发包括抗冠状病毒药物在内的抗病毒药物。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美国科学院学报》上。副粘病毒是包括麻疹、腮腺炎、人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等常见病原体的一类病毒。由于同为RNA(核糖核酸)病毒,副粘病毒与冠状病毒作用机理相似。酶在RNA分子组装中发挥重要作用,经常成为抗病毒药物的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