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可协同改良小麦抗旱节水和氮肥利用效率新基因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抗逆分子育种创新团队研究发现,GmTDN1基因可协同提高小麦的抗旱性和氮肥利用效率,为同时提高小麦抗旱节水和氮肥利用效率开辟了新途径。
小麦抗旱遗传调控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植物保护学院康振生院士团队在《Molecular Plant》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Variation in cis-Regulation of a NAC Transcription Factor Contributes to Drought Tolerance inWhea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克隆了小麦抗旱基因TaNAC071-A并揭示了其调
周口师院:从水稻中克隆出提高水稻抗旱抗盐能力的基因
近日,周口师范学院唐跃辉博士带领该校的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与生物反应器重点实验室植物逆境研究课题组,从水稻中克隆获得了响应干旱和盐胁迫的基因,该基因能够提高水稻抗旱抗盐的能力。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植物科学前沿》。据悉,中国占到全球盐渍化总面积的1/10,且呈现上升的趋势。近年来,不合理的耕作及工业加重了土壤次生盐渍化,成为限制植物栽培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植物的干旱和盐
水稻短期干旱记忆提升植物抗旱性相关机制取得进展
植物在自然生长过程中往往会经历多次相同的环境胁迫,为了维持正常生长,很多植物会在经历多次胁迫时,表现出较经历第一次胁迫更强的抗逆能力,即植物具有胁迫“记忆”的能力。在众多的环境胁迫中,干旱是其中影响较大、破坏性较强的一种。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需水量较大,环境干旱对其生长、产量是不容忽视的威胁。关于水稻的抗旱机制,目前较多的是集中于具体功能基因或已知代谢途径的影响,
BMC Genomics:青稞抗旱机理研究获进展
干旱是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最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世界范围内,干旱造成的作物减产超过病虫害和其他自然灾害的总和。青藏高原海拔落差大,气候类型多样。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驯化下,青稞(Hordeum vulgare ssp. nudum)形成了对高原复杂环境的良好适应性,是作物抗逆改良的重要遗传资源。然而,青稞抗逆分子机理的研究明显滞后于其他作物,与抗逆相关的基因并未被发掘。中国科
巴西开发具有抗旱能力的转基因大豆
抗旱马铃薯为中亚国家带来福音
气候变化增加了世界上一些区域干旱的可能性,而在这些地方,能够忍受干旱条件的马铃薯品种需求量将会加大。 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及其合作伙伴乌兹别克斯坦,从耐旱、高温和夏季长日照的新型培育品种中筛选克隆马铃薯,这一具有前景的研发项目将为中亚地区的农户和消费者带来福音。
全球转基因农作物发展现状与趋势:二代产品更重抗旱涝能力
在当今世界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日益紧张及气候变化加剧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以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生产用水和施肥来提高粮食产量的可能性十分有限,如何妥善地解决粮食问题,现成为各国生物技术攻坚的重中之重。在已开展的诸项技术战略中,“转基因”一方面以增加世界粮食、饲料和纤维生产率最有希望的候选者之面貌出现,一方面又在科学、伦理上存在着较大争议,成为全球各国关注的热点。
巴西开发出具有抗旱能力的转基因大豆
Cell Research:研究发现促进植物节水抗旱的脱落酸类似物AM1
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朱健康课题组、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课题组和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许永研究员在最新的研究中,共同发现了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受体激动剂AM1(ABA mimic 1)。AM1是一种具有脱落酸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喷施于植物后可以降低叶片的失水速率,显着提高植物在干旱环境下的成活率,这一新发现为农业生产中的节水抗旱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