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提出多价灭活口蹄疫病毒疫苗抗原含量检测新策略
多价疫苗中每种血清型的有效抗原含量是影响疫苗质量的重要因素,以往检测技术存在无法分型和同时定量检测等问题。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松平、苏志国团队利用毛细管区带电泳(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CZE)技术,实现了对O/A双价灭活口蹄疫病毒疫苗抗原(FMDV)中O型、A型完整病
镰状细胞病基因治疗的进展和竞争
近日,国外生物制药网站BioPharma Dive发布了镰状细胞病(SCD)基因治疗的现状分析,包括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文章指出,SCD是世界上最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病之一,尽管这在治疗药物的数量上并没有体现出来。2017年至2019年期间有3种新药上市,但在这些新药上市之前,距离美国FDA最后一次批准SCD药物已经过去了近20
Small:发展出铁蛋白多聚抗原-抗体检测自身免疫病新方法
自身免疫疾病是机体针对自身抗原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后引起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因此,检测患者体内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指标。例如,用ELISA检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患者血清中的抗M3及α-fodrin抗体,为诊断提供重要参考。然而,存在的问题是M3及α-fodrin短肽检
将红细胞改造为人工抗原呈递细胞,有潜力治疗一系列癌症
2021年5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T细胞通过T细胞受体(TCR)对癌症抗原的特异性识别,在抗癌免疫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近年来,旨在操纵或模拟T细胞反应的方法(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已成为抗癌治疗的一个重要焦点。然而,与这些治疗相关的局限性(包括致命的不良反应和某些情况下的抵抗性产生),以及自体CAR-T细胞所需的复
Nat Med:缩短抗原结合结构域的接头可提高CD22 CAR-T细胞的疗效
2021年4月30日讯/生物谷BIOON/---尽管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CAR-T)能够在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中诱导病情缓解,但是较大的一部分患者会因CD19丢失发生疾病复发。与CD19一样,CD22在B系细胞中广泛表达,因此可作为B-ALL免疫治疗的替代靶点。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
临床前研究表明三特异性duoCAR-T细胞可有效治疗抗原异质性癌症
2021年4月3日讯/生物谷BIOON/---随着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CAR-T)疗法(CAR19 T细胞)和靶向CD22的CAR-T细胞疗法(CAR22 T细胞)的出现,对B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的治疗有了明显的改善。然而, CAR-T细胞治疗后的复发仍是一个障碍,而且有多达50%的接受CAR19 T细胞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第一年内复发,
Cell:N末端结构域抗原图谱揭示SARS-CoV-2的脆弱位点
2021年3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科学家们了解到,抗击COVID-19感染的抗体识别出了大流行冠状病毒SARS-CoV-2的一个较少研究的区域。这些抗体在以前感染患者的血液样本中被发现,并被发现能有效地防止病毒感染细胞。SARS-CoV-2刺突蛋白是打开细胞大门的钥匙,抗体与刺突蛋白结合来阻断这一功能。人们对研究靶向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结构域(R
1篇Cell和1篇Cell子刊揭示生长中的神经元通过形成突触获得竞争优势
2021年3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点竞争从来都不是坏事,尤其是在大脑中生长的新生神经元方面。他们利用遗传实验和计算机模型,阐明了幼鼠大脑发育的两个重要步骤:神经元的细胞体上生长出称为树突的分支延伸物,以及树突与其他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就像生物天线一样,树突通过称为突触的连接来接收其他神经元的传入
开发出识别癌细胞表面上蛋白抗原表达水平的CAR-T细胞,有望用于实体瘤治疗
2021年3月24日讯/生物谷BIOON/---在癌症免疫疗法中,患者自身免疫系统中的细胞被激活以攻击癌细胞。CAR-T细胞疗法是最近针对癌症的免疫疗法中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在CAR-T细胞疗法中,从患者体内提取T细胞进行基因改造:利用病毒载体将嵌合抗原受体(CAR)递送到T细胞中形成CAR-T细胞,使之更好地识别和杀死癌细胞。当CAR-T细胞在患者细胞中识别
Nature最新报告:新抗原疫苗临床开发火热 PD-1抗体是有力搭档
新抗原疫苗目前已成为癌症免疫治疗领域的热门方向。随着一些积极临床数据公布以及越来越多的项目进入临床开发阶段,业界对新抗原疫苗的成药期望越来越高。该领域的著名科学家、美国Dana Farber癌症研究所的Patrick A. Ott教授及其同事Eryn Blass在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上发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