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 Cancer: 染色体外小环状DNA(EccDNA)在进化和癌症中的主要功能
染色体外环状DNA(EccDNA)是一种起源于染色体但可能独立于染色体的环状DNA。由于技术的进步,eccDNA最近已经成为具有多种特性的多功能分子。
Cell:揭示在减数分裂中让染色体分配保持平衡的新机制
当他们修改了蛋白质CENP-C而破坏了动粒途径时,他们观察到自私的着丝粒和非自私的着丝粒之间的偏向性下降,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完成之前在细胞中更对称地排布。相反,当他们剔除了参与招募异染色质途径中的蛋白质的CENP-B时,染色体的不对称性变得更加明显,自私的着丝粒被允许让染色体偏向传递到卵子中。
Genome Biology:中国科学家提出动物性染色体起源新假说,首个鱼类Y染色体完整图谱出炉
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薛凌展团队联合福建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维也纳大学等单位,在Genome Biology 在线发表题为“ Telomere-to-telomere assembly of a fish Y chromosome reveals the origin of a young sex chromosome pair ”
Genes & Devel:即使短暂的染色体错误也会开启癌症产生
2021年7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人类癌症中研究人员经常能够发现数量和结构染色体含量的异常现象。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Genes & Development上题为“Transient genomic instability drives tumorigenesis through accelerated clonal evolu
有机-金属杂化体对核酸四链体-双链杂化体的选择性结合和溶液结构
核酸二级结构的形成对其在体内的生物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G-四链体作为一种特殊的核酸二级结构已被发现存在于基因中具有重要功能的特定区域。G-四链体的折叠和展开影响着基因表达、基因组稳定性和端粒酶活性。含有互补碱基对的富鸟嘌呤寡核苷酸序列可以形成四链体-双链杂化体(QDHs)。在脑组织和肿瘤相关基因中发现了高频率的可形成QDH的序列。G-四链体的折叠和展开的
Cell 重磅揭示大肠杆菌染色体折叠模式及影响因素
染色体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结构基础,与多种细胞过程息息相关,如基因表达、DNA 修复和染色体分离,其正确折叠至关重要。所有细胞都须将自身的基因组通过折叠压缩在一个小体积空间当中。与真核细胞不同,细菌细胞没有核膜,并且不会将其染色体 DNA 包装成类似于核小体的重复结构单元。然而,它们仍然折叠并集中它们的染色体物质,形成一个动态的、有组织的 DNA 网络,称为
Cell Research:开发出新一代高效、低毒的肿瘤限制性IL-15前体药物
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彭华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教授傅阳心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Tumor-conditional IL-15 pro-cytokine reactivates anti-tumor immunity with limited toxicity,该研究开发了新
Molecular Cancer:CHEK1和CircCHEK1_246aa诱发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不稳定和骨损伤形成
多发性骨髓瘤(MM)仍是一种不治之症,其特征是骨髓浆细胞克隆性增生。因此,有效的治疗干预必须同时针对骨髓瘤细胞和骨髓利基。该研究结果表明,靶向CHEK1mRNA和CircCHEK1_246aa编码的酶催化中心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靶向MM细胞和BM利基的治疗方法。图片来源:https://doi.org/10.1186/s12943-021-01380-0多发性骨
调节性T细胞外泌体智能递送VEGF抗体用于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北京朝阳医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基于调节性T细胞(Treg)来源的外泌体巧妙负载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抗体,通过新的递送模式以及新的拮抗机制,显着抑制了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的进展。眼底新生血管的形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