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北航常凌乾团队开发纳米细胞芯片,精准筛选肺癌免疫治疗获益人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凌乾团队等开发了一种新型纳米医疗芯片,可以快速检测肺癌循环肿瘤细胞(CTC)内PD-L1基因表达、以及肿瘤细胞响应免疫细胞的行为表型。
Nature Methods | 微吻画笔(μkiss):向活细胞精准传递纳米粒子与分子的创新技术,开启活细胞研究的新篇章
μkiss技术的发展,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在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领域内,对单个细胞表面区域进行特定物质传递的新方法,还为细胞过程的新型和更精确的研究打开了大门。
【日程首发】聚焦类器官芯片/微流控/生物3D打印/新药研发等,2024(第四届)类器官大会(北京站)8月30日即将开幕!
8月30-31日,“2024(第四届)类器官大会—类器官与新药研发(北京站)”将再次重磅来袭!
南京师范大学万密密团队等开发基于纳米马达的口服线粒体移植策略,治疗缺血性心脏病
研究团队在在慢性IHD和急病IHD大鼠模型体内实验中进一步证明了,其能够在口服后在受损心脏组织中积累,在转录水平上调节心脏代谢,从而防止IHD进展。这一策略有可能改变当前IHD的治疗策略。
Nat Nanotechnol | 南京大学胡一桥团队发现仿生纳米粒子可特异性干扰肿瘤代谢
这项工作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策略,通过启动基于癌细胞营养贪婪的另一种代谢紊乱来抑制肿瘤,并开发了一种纳米颗粒(AbCholB)来执行这一策略。
西南大学研究者们综述了新出现的肿瘤微生物微环境
研究者在本文中总结了支持肿瘤内微生物群存在于各种类型癌症的现有证据,主要关注肿瘤内微生物群的异质性以及肿瘤内微生物群组成与肿瘤预后事件的关联。
科研人员阐明脊髓发育早期微环境对神经再生的作用
研究利用多组学技术,描绘了脊髓细胞外基质(ECM)随发育进程的动态变化,并阐明了发育早期的脊髓ECM蛋白在调控脊髓神经干细胞和脊髓类器官中的重要作用。
张天宇/马竞/涂召旭团队开发多功能纳米片,治疗脓毒症中炎症相关凝血病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制备多功能纳米片的新策略,该纳米片可改善脓毒症治疗期间的炎症相关凝血,揭示了二维纳米结构在构建多价抗菌和抗凝纳米平台中的重要性。
Cell子刊:俞章盛/王宇光/孙晶团队开发AI模型,通过肿瘤微环境分析改善癌症生存预后
该研究致力于开发一个深度学习系统,利用组织病理学图像预测相应区域的高维基因空间表达水平,克服空间转录组数据目前存在的高成本和有限样本量等局限性。
CREBBP和KMT2D的缺失共同加速淋巴瘤的发生,塑造淋巴瘤免疫微环境
CD8+ c - 1细胞在c - K缺陷淋巴瘤细胞中的表达能力受损可能代表了一种异常的超增强剂介导的免疫逃避,这可能有助于加速发病机制,并对提高t细胞定向免疫治疗的疗效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