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细胞分辨率下揭示卵巢癌腹水对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灶微环境的重塑作用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张泽民教授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汪希鹏教授团队,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博士后李子逸合作在
2023-08-21
《科学·进展》:预判癌症转移灶的技术诞生了!武大团队发明有机室温磷光纳米颗粒,可在转移瘤形成前识别微环境变化
有机磷光纳米颗粒真的相当强力。在肿瘤植入后第3天,肺部仅存在微环境变化时,它就能够及时指示,这要远远先进于在次生肿瘤阶段才能检测到的其他成像手段。
2023-05-26
燃气灶致癌?斯坦福大学惊人发现:燃气灶释放出的苯会致癌,做饭后的浓度会超过健康阈值!
所谓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对家的热爱,可能有一半都倾注在了厨房里。灶台,是一村烟火,一家温暖,一段记忆,亦是中国人最深处的情节。即使到了现在,不少人的家中依然保存着小年祭拜“灶王爷&rdquo
2023-07-26
科学家首次证实,癌细胞PD-L1不抑制T细胞毒性,而是抑制T细胞浸润转移灶,促进癌症转移
这篇论文有两个出人意料的新发现:第一,肿瘤细胞PD-L1竟然不直接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毒性;第二,肿瘤细胞PD-L1对肿瘤原发灶没有保护作用,而是通过与转移灶髓系细胞PD-1结合
2023-03-23
快速精准检测人体辐射剂量,北航常凌乾团队开发微液滴微流控生物芯片
Cas13a-微液滴芯片平台的定量分析显示,尽管患者中NCOA4-m6A的初始水平不同,但每位患者自身NCOA4-m6A水平都随着累积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2023-10-20
微纳马达用于神经调控研究取得新进展
合成微/纳马达是一种微型化装置,可以通过转换外部能量或化学燃料转化为自主运动,用于靶向给药、体内成像和微创手术等。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彭飞副教授团队提出,还可以将微纳米马达作为一种与神经系统通信
2023-10-05
科研团队研发微马达振荡器,调控细胞震荡运动
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彭飞副教授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种Cu@MoS2微马达振荡器,该振荡器在恒定的能量输入下显示振荡运动,并同步心肌细胞以实现协同Ca2+振荡(图1A-C)。在恒定的紫外光或可见绿光输
2023-09-25
纸基芯片检测环境微囊藻毒素研究获进展
该团队利用电荷转移效应和分子印迹技术开发了一种通用的间接荧光传感策略,用于高灵敏、高选择性、快速检测微囊藻毒素。该策略以微囊藻毒素作为模型分析物设计间接荧光传感机制,以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薄膜包
2023-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