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ommunications:揭示蛋白激酶RIPK1对饥饿应激的代谢调控机制
饥饿应激在哺乳动物新生儿存活、肿瘤微环境及缺血再灌注等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代谢调控对于饥饿条件下细胞及机体维持能量稳态及存活非常关键。蛋白激酶RIPK1是细胞存活与死亡的重要调控因子。1998年,人们发现RIPK1缺失的小鼠会在出生后1-3天内死亡,但分子机制一直不明确。新生小鼠刚出生后,由于脱离了母体营养的供应,处于严重的饥饿状
氧化铪纳米颗粒Nbtxr3治疗头颈癌(HNSCC):肿瘤部位激活,总生存期达18个月!
Nbtxr3具有一种物理作用机制(MoA),通过放疗激活,在所注射的肿瘤中诱导显著的肿瘤细胞死亡,随后触发适应性免疫反应和长期抗癌记忆。
MG53通过调节非小细胞肺癌中G3BP2的活性来抑制肿瘤进展和应激颗粒形成
癌细胞通过过度形成应激颗粒(SGs)而对化疗干预产生耐药性,这些应激颗粒是由致癌蛋白G3BP2调节的。选择性调控G3BP2/SG信号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潜在手段。
Science子刊:利用携带麻醉剂的脂质纳米颗粒靶向肿瘤微环境中的神经元可减少乳腺癌进展和转移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以色列理工学院沃尔夫森化学工程学院的Avi Schroeder教授和博士生Maya Kaduri及其团队开发出一种基于靶向神经系统的镇痛脂质纳米颗粒(analgesic nanoparticle,具有镇痛作用的脂质纳米颗粒)的治疗乳腺癌的创新方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10月6日的Sc
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前列腺癌进展的非经典机制
持续性内质网(ER)应激是前列腺癌发生的基石之一,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此外,酒精是一种生理内质网应激诱导剂,酒精中毒与前列腺癌(PCA)进展之间的联系有很好的文献记载,但没有很好的特征。
大蒜韭菜衍生的囊泡样纳米颗粒在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炎症疾病中的治疗潜力
核苷结合域、富亮氨酸重复序列相关(NLR)家族、含3吡林结构域(NLRP3)炎性小体的异常激活可导致多种复杂炎症疾病的发生,如肥胖、阿尔茨海默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然而,目前临床上还没有专门针对NLRP3炎症小体的药物。
Smad4诱导的反义长链非编码RNA BRE-AS敲低可促进颗粒细胞凋亡
反义长非编码rna (as - lncrna)是lncrna的一个子类,其转录方向与蛋白编码基因重叠,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然而,它们在女性生殖过程中的作用仍然是未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