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RCM:上海有机所血清多肽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2012年9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郭寅龙课题组在血清多肽谱学的研究上取得了新进展。他们描述了一种新的N端同位素标记方法(DMPITC)用于分析人血清中差异化表达的低分子量多肽的研究策略。实验材料分别为肾移植无排斥病人和肾移植急性排斥病人。

2012-11-18

Nat Struc & Mol Biol:杨财广等揭示核酸去甲基化酶识别碱基损伤的分子机制

最近,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杨财广课题组等在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等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揭示核酸氧化酶识别甲基化碱基损伤的分子机制。 2002年有研究发现,大肠杆菌AlkB蛋白利用催化氧化去甲基化的反应机理对核酸碱基上的烷基化损伤进行修复,实现调控烷基化试剂对细菌的伤害。这一发现掀起了该领域的研究热潮。

2012-11-18

Nat Genet:韩泽广等发现肝癌转移关键突变基因

近日,我国科学家利用先进DNA测序技术对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的肝癌原发灶和侵犯肝脏门静脉的转移灶的全部基因组外显子进行比对分析,发现肿瘤细胞存在347个突变基因,平均每个肿瘤样本有30-40个基因突变,其中大多数基因突变是第一次在肝癌样本中发现,并且在原发灶和转移灶中同时出现,“说明肝癌发病和转移与基因突变密切相关,而转移相关基因在原发肿瘤中即发生突变,而非肿瘤转移过程中发生。

2012-11-18

液相色谱串联质测定面条和米粉中的硫脲

摘要:硫脲又称硫代尿素,是一种纺织品的化学漂白剂,曾一度作为防腐剂,广泛用于各类需要漂白、保鲜防腐的食品。向食品中加入硫脲可阻止褐变,表观光亮,略带半透明。硫脲被人体摄入后危害健康,抑制甲状腺和造血器官的机能,引起中枢神经麻痹及呼吸和心脏功能降低等,甚至导致死亡。 建立了米面制品中硫脲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方法。实验优化了样品提取方法、液相色谱条件和质谱参数。

2013-05-31

液相串联质测定面条和米粉中的硫脲

摘要:复方胃肠佳胶囊由徐长卿、五香血藤、吴茱萸、九月生等药材组成,贵州省黔东南苗族地区民间常用于治疗胃病,并且应用较广泛,具有祛风活血、理气止痛之功效,临床上可用于治疗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痛、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目的建立复方胃肠佳胶囊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运用超声提取方法对复方胃肠佳胶囊进行提取,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丹皮酚的含量测定。

2013-05-31

Genentech癌症免疫疗法广受关注

2013年4月12日讯 /生物谷BIOON/ --Genentech公司在美国癌症研究联合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的年度会议上公布了一种治疗癌症的免疫疗法药物研究的部分数据。这种名为PD-L1-targeting的免疫疗法研究目前只有30名患者志愿参加研究。 一名研究者表示这种疗法在研究中表现出对肺癌、肾癌等多种癌症都有抑制作用。

2013-04-15

气相色谱质联用分析蓝玉簪龙胆挥发油化学成分

摘要:在藏药中,蓝玉簪龙胆全草用于治疗目赤头痛、咽炎、湿热黄疸,其花主要用于治疗天花、气管炎、咳嗽等症。本研究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其花的挥发油进行了分析,鉴定了其中的83种成分,以期为该药材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及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研究蓝玉簪龙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2013-05-31

液相串联质测定面条和米粉中的硫脲

摘要:硫脲又称硫代尿素,是一种纺织品的化学漂白剂,曾一度作为防腐剂,广泛用于各类需要漂白、保鲜防腐的食品。向食品中加入硫脲可阻止褐变,表观光亮,略带半透明。硫脲被人体摄入后危害健康,抑制甲状腺和造血器官的机能,引起中枢神经麻痹及呼吸和心脏功能降低等,甚至导致死亡。 建立了米面制品中硫脲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方法。实验优化了样品提取方法、液相色谱条件和质谱参数。

2013-05-31

PLoS Biol:黄广华等白色念珠菌形态转换研究获进展

形态转换对于病原真菌迅速适应宿主多变的微环境具有重要作用。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机会性致病真菌,通常共生于健康人体内不引起任何不良反应,但在免疫受损的人群中可能引起器官黏膜感染和危及生命的血液感染。近年来,由于广谱抗菌素的广泛使用,癌症化疗和器官移植等新的医疗技术的应用,艾滋病的流行和人口的老龄化,导致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的真菌感染成为临床上日益严重的问题。

2013-04-16

维C银翘事件被妖魔化 疑为广药竞争对手黑公关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让消息的传播变得更加迅速,但也同时成为了部分不良商家和传播机构利用的工具。利用网络媒体传播快,关注高的特点,一些话题并没有给民众留出认清事实的时间,就被一味的不负责任的炒作。 近日,“山银花”一词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3月26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曝光了“山银花混用事件”。报道虽来自电视,却在网络上传播的最为热烈。经过了半个月的时间,但该话题的热度似乎依然没有降下去。

2013-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