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MA J:乳酸菌科介导的眼-脑-肠轴对高度近视相关焦虑的调节作用
研究发现高度近视与焦虑存在显著因果关系,且这种关系有20.3%由肠道微生物群中的乳杆菌科介导,提示高度近视与抑郁可能存在潜在联系。
Int J Biol Macromo:吴茱萸次碱可调节神经炎症,帮你跟大脑迷糊、焦虑说拜拜!
本研究发现,吴茱萸次碱可改善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行为异常,减轻神经炎症和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C/EBP-β-COX2轴,降低炎症因子表达,在神经炎症相关疾病治疗方面有潜在价值。
GUT: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团队首次在人体内证实,葛根素能够调节肠道微生物群,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
这项研究提供证据表明,葛根素能够以肠道为主场,通过调控肠菌定植、改变TMAO的代谢来缓解动脉粥样硬化。
JCC:常用抗生素万古霉素或有望治疗人类炎性肠病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四周的万古霉素治疗或能诱导PSC-炎性肠病患者机体病情的缓解,这或许与肠道菌群多样性减少和与胆汁酸及短链脂肪酸稳态相关组成的改变有关。
The Lancet Microbe:揭示一种新型抗生素在抵御人类结核病中的疗效
研究人员对来自南非开普敦的77名新诊断的肺结核成年人进行了安全性和耐药性的调查,研究证明了BTZ-043的抗菌功效和耐受性,并表明其或能与其它结核病药物联合使用。
Pain:科学家识别出调节机体疼痛的关键大脑区域的新型靶点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大脑伏隔核中MEF2C调节的机制或许就足以破坏机体慢性疼痛状态的维持,从而就为开发治疗机体神经性疼痛的新型疗法提供潜在的路径和见解。
Science:新研究揭示Trpv1+伤害感受神经元控制肠道中的调节性T细胞群体
这项研究为揭示肠道中功能性神经免疫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框架。通过无偏见的化学遗传筛选,他们确定了肠道中几种有趣的、以前未被认识到的神经免疫相互作用。
PNAS:神经胶质细胞swip-10通过调节铜离子平衡控制线粒体功能、氧化应激和神经元活动
研究发现,通过在线虫饮食中补充Cu(I)或让线虫接触一种已知会增加细胞中Cu(I)水平的药物,可以挽救ATP的产生、减少活性氧并促进多巴胺神经元的存活。
Nat Cell Biol:万刚团队揭示多相凝聚体结构的不混容性调节小RNA驱动的跨代表观遗传的机制
该研究提供初步证据提示凝聚体中存在抑制不同凝聚体蛋白互作网络融合的调控蛋白,进一步的蛋白互作解析可以揭示多相凝聚体形成的具体分子机制。
Phytomedicine:调节心包脂肪组织外泌体miR-27a-3p激活线粒体自噬
黄芪-丹参汤可改善压力过载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心脏功能、抑制心肌重塑,其机制与抑制衰竭心脏心包脂肪组织来源的细胞外囊泡中miR-27a-3p、激活AMPKα2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