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 Cell:斑马鱼模型揭示阿尔茨海默氏症之谜
关于干细胞调控的基础知识,在斑马鱼胚胎神经组织中,产生令人惊讶人类大脑神经变性疾病新的见解。一项新的研究科学家VIB and KU Leuven确定负责此过程中的分子。
Science:改变人类情绪的药物也会改变鱼的行为
据一项对欧洲野生鲈鱼的研究,在被排泄、冲刷并在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之后而最终出现在全世界水道中的医疗用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对生态的影响。Tomas Brodin及其来自瑞典Ume大学的同事发现,当这些鲈鱼接触了被称作去甲羟安定的减缓焦虑的药物之后,它们的进食速度加快了、胆子变大了而且变得较不合群。 这种精神病科的药物被用来治疗人类的焦虑症。
PNAS:日本沿海浮游动物和鱼体内发现放射性元素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NAS在线刊登了日本东京大学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Fukushima-derived radionuclides in the ocean and biota off Japan,”,文章中,研究者表示在2011年日本东北大地震和海啸之后3个月在浮游动物、海水和鱼类身上发现了来自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元素。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发现一鱼类新属-狭吻鱼属
野鲮亚科是鲤科鱼类中一类适应流水环境的南方类群,该类群在口唇部的系统结构上有剧烈的分化,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尤其在中国西南喀斯特岩溶地区分化出了众多的特有种甚至特有属,因此成为鲤科鱼类系统进化研究的热点类群。野鲮亚科在中国有26属,其中12个属为中国特有。
Neuron:斑马鱼发育期视网膜兴奋性突触功能的长时程增强
Neuron杂志于8月9日发表了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杜久林研究组题为“斑马鱼发育期视网膜兴奋性突触功能的长时程增强”的研究论文。该工作通过运用在体研究方法,首次发现了视网膜突触功能在发育时期具有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的能力。该工作主要由博士生魏宏平等在杜久林研究员的指导下完成。
PNAS:科学家发现鱼中提取的蛋白有望抑制癌细胞转移
2013年3月20日讯 /生物谷BIOON/--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从太平洋鳕鱼提取的一种蛋白能够抑制前列腺癌转移,还有可能抑制其他恶性癌症的转移。相关临床前研究发表在近期PNAS上。 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系教授Hafiz Ahmed博士称,应用天然提取物来对抗癌细胞是在癌症研究领域在很重要的。理解这些提取物的工作原理能让我们开发能够抗癌的食物。
PNAS:群居寄生的令人惊讶的收益
科研人员报告了一种寄生蚁物种与其种植真菌的宿主之间的关系的一种令人惊讶的共生特征。寄生蚁Megalomyrmex的新近交配的蚁后悄悄进入种植真菌的宿主蚁Sericomyrmex的真菌园并建立蚁群。这种寄生蚁通过食用宿主的后代从而妨碍宿主蚁群的生长,并且通过钳制宿主未交配的蚁后的翼从而阻止蚁群的繁殖和扩散。
Nat Commun:新型斑马鱼模型或可帮助开发治疗严重癫痫症的疗法
2013年9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表示,斑马鱼携带有一种特殊的突变,其或许可以帮助科学家开发出Dravet综合征(DS,严重肌阵挛癫痫)的疗法,该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儿童癫痫症,其往往会导致耐药性癫痫发作以及小儿发育迟缓。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