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中外科学家共同解析艾滋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机制
9月12日,美国《科学》杂志-美国科学促进会(Science-AAAS)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吴蓓丽研究员研究组在趋化因子受体CCR5结构生物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上,吴蓓丽研究员为唯一通讯作者,上海药物研究所为第一单位。这也是《科学》杂志-美国科学促进会第一次在上海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之前仅在北京做过一次新闻发布。
:肿瘤细胞遭溶瘤病毒感染后发出清除病毒警报
根据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综合癌症中心–Arthur G. James肿瘤医院和Richard J. Solove研究所(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 Arthur G. James Cancer Hospital and Richard J. Solove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开展的一项
:能更好诊断病毒感染的新的测试
据一项新的研究报道,一种新的技术可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病毒感染并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用于细菌感染的药物)处方。用于检测病毒感染的工具的性能不佳,正如在像2009年的H1N1大流感事件中所显现的。对感染的诊断性测试传统上依赖于对感染性病原体的某些方面有所了解。Aimee Zaas及其同事采取了一种不同的方法——聚焦于宿主对感染的免疫反应,它与基于造成感染的病原体的类型不同。
Nat Struct & Mol Biol:开发出可有效抑制手足口病毒感染的新型药物疗法
近日,一项来自中国、英国等国家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化合物,这种新型化合物可以抑制一系列感染人类的病毒,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上。
J Virol: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人神经干细胞初步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罗敏华课题组在人神经干细胞体系的建立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人神经干细胞初步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Nature:科学家探讨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新型疗法进展
近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Natur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得克萨斯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将三种单克隆抗体混合后制成的混合抗体可以有效保护猴子抵御埃博拉病毒感染至少5天;研究者Thomas Geisbert在文章中讨论了当前埃博拉病毒疗法的进展。
Nat Med:黑猩猩腺病毒疫苗持久抵御埃博拉病毒感染
近日,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将埃博拉病毒的两个基因片段掺入到黑猩猩感冒病毒(ChAd3)中制成了新型的疫苗,注射该疫苗可以保护短尾猴暴露在高水平的埃博拉病毒下长达5周仍然保持健康状态;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Medicine上。
New Engl J Med:研究性疫苗可降低诺瓦克病毒感染风险
诺如病毒样微粒电镜照片 12月8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刊登了美国休斯顿Baylor医学院的RobertL.Atmar博士的一项概念性研究"Norovirus Vaccine against Experimental Human Norwalk Virus Illness"中,这项研究发现一种研究性诺如病毒疫苗对诺瓦克病毒感染及其相关性肠胃炎显示出保护作用。
Arthritis Rheum:利妥昔单抗对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血管炎有效
最近,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赞助的一项研究"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rituximab following failure of antiviral therapy for hepatitis C-associated cryoglobulinemic vasculitis"显示:对于抗病毒治疗未解缓的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相关的冷球蛋白血症
Nature:A型血或诱发轮状病毒感染
一个人是否被轮状病毒感染可能决定于他的血型。一些轮状病毒通过识别与A型血相关的抗原来找到进入胃肠道细胞的途径,这一发表于Nature上的研究发现,给了解肠道病原体如何感染人类描绘了一种新模式。 肠道内病原体--轮状病毒是一种主要的肠道病原体,是全世界婴儿严重脱水与腹泻的主要原因。据估计,全世界每有50万人死于感染。已知的P[14]是病毒株关键部分的结构,这提供了病毒如何感染人细胞的一条线索。